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经验对中国小城镇建设的启示(5)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4.改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质量
一是对传统企业进行提升改造,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质量。大力开发低碳环保技术,积极引进节能环保核心技术,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制造业、传统农业和传统服务业,努力形成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广泛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物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提高小城镇引进企业门槛,提高乡镇企业科技含量,在主导产业发展过程中注重集约高效、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型的高新技术开发。三是探索构筑以绿色产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引领计划,以高端项目带动产业开发。四是建立循环经济评估体系,健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机制,强化环境保护参与决策机制,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和绿色采购等制度。
5.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在小城镇建设中应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一是政府财政应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投资比例,此外应将土地收益大部或全部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和分税制改革的要求,改革小城镇财政管理体制,增加小城镇政府可支配财力。三是根据“谁投资,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打破政府对公益事业的垄断,大力发展招商引资,鼓励集体、个人及社会各方面参与小城镇开发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小城镇公共事业。四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制,拓宽小城镇融资渠道。
6.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政策,为小城镇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依托强有力的行政法律制度,达到责权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重点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一系列相关配套制度。如金融制度、土地管理制度、财税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以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分类制度等。二是创新小城镇管理模式,实施小城镇管理体制改革。可把涉及财政、规费、土地、社会管理、户籍等方面的部分权力下放至街镇,强化街镇政府在产业、科技、信息、就业和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职能。通过政府推动和政策扶持,力争把小城镇真正培育建设成为产业的集聚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承接区和农村人口的集中区。
上一篇: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导则
下一篇:诛仙物品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