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河南朱仙镇的商业_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4)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同样是以山陕会馆的碑刻为主。南开大学许檀教授所著。
69
表2 乾隆年间大板烟号移建戏楼开支一览表分 类木料砖瓦石条石碑柱顶坯灰琉璃脊兽瓦赤金颜料油漆胶鳔石柱木栅各匠工价杂役使费大会布施合 计
支出(两)
905.04259.59236.82162.7868.18415.25146.14200.002393.80
参与的。乾隆三十三年《重修关帝庙碑记》和《本
庙全图》两碑镌刻有参与集资的商人名号,其中有按行业开列者,如“杂货行”“、铅丹行”“、缨帽行各号”“、黄白酒馆”
等;有按地域开列者,如“曲沃县各号”“、绛州各号”等;还有兼及地域和行业者,如“仪封县典当”“、汴城杂货铺”等。两碑合计,参与此次集资的商人商号达一千二三百家②,共捐银9780余两。其中捐银最多者200两,最少者仅1钱;从各商捐银数额看,其集资方式可能既有抽
③
厘,也有认捐。表3是依据上述两碑所镌捐资
商人名号按行业所作的统计,请参见。
表3 乾隆年间朱仙镇重修关帝庙捐资商号的行业分布统计行业类别杂货业典当业3粮食业烟 业服饰业饮食业行业不详官 员合 计
商号数
994459168039121131
乾隆中叶会馆的两次修建工程总计耗银达
12300余两。可以看出,此时朱仙镇的商业规模大大超过清初,山、陕商人的经济实力已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此外,乾隆四十八年会馆新铸铁钟一口悬挂于钟楼。该钟铭文记载其原委称:会馆铁钟原造于康熙年间“名曰青云,,重千余斤”,至乾隆时已破敝不堪。因会馆“钟、鼓二楼业已告竣,独惜钟破声哑,悬挂无益。于是添铁捐价,遏云霄,无远弗届”典,①
额不详。
以上我们分别考察了贾鲁河的修浚和山陕会馆的修建过程,从中可大致梳理出朱仙镇商业的发展脉络:朱仙镇商业以贾鲁河的修浚为契机,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开始兴起。明末清初华北平原饱受战乱天灾,朱仙镇恐怕也不能幸免;康熙、雍正年间社会安定、经济复苏,大批商人涌入,该镇商业开始迅速发展,汇聚该镇的商人商号达数百家,但规模尚属有限。乾隆年间朱仙镇商业进入鼎盛时期,不仅商人商号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显示出雄厚的财力。
道光二十三年朱仙镇再次被水“,迨水退之后,淤沙深七八尺,甚者或至逾丈,商品全被浸
[2](p132)没”。此次受灾之后未见会馆重修,估计此时朱仙镇商业已大不如前,山、陕商人无力对会馆进行修缮了。光绪十三年黄河再次决口,使贾鲁河河道淤浅,航行困难,朱仙镇商业更趋衰落。
二
以上考察我们看到,乾隆至道光中叶的100年间是朱仙镇商业的鼎盛时期。下面,我们依据这一时期的资料对该镇的商业做进一步的考察。
乾隆年间朱仙镇重修关帝庙是各行商号共同
捐银(两)
1458.481329.8832.0071152514.953306.09100.09783.38
占总额%
14.91%13.59%8.51%6.4.42%5.26%33.79%1.02%100.0%
3其中“祥邑众当商”公捐1100两,但商号数不详;其余44家共捐银229.8两(详见表7)。
由上表可见,杂货、典当、粮食、烟草、服饰等业是构成朱仙镇商业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分别进行考察。
杂货业是此次重修会馆中捐资最多的行业,当也是朱仙镇商业中最重要的行业。参与集资的杂货业商号计有杂货行11家、京货行30家、杂货铺58家(见表4)。据笔者以往的考察,河南杂货业经营的商品主要有南方所产的绸缎、布匹、糖、纸张、茶叶、瓷器以及本地出产的粉皮、金针等农
[7][8]
副产品。所谓京货当专指南京、苏杭一带所产
①铁钟现存于山陕会馆隔壁的岳王庙内。
②其中列有商人商号的1129家,此外还有一些行业性或
地域性的共同捐款,如“祥邑众当商”捐银1100两、“桐
油会”捐银20两、“收绛州各号修拜殿银”229.77两、“收翼城县修牌楼银”200两、“收陕西修财神殿、钟鼓楼银”165两等,这些行业性、地域性的集资,参与商号少则数家、十数家,多者或有数十家。故实际参与集资的商人商号估计可达一千二三百家。
③抽厘或是认捐,从捐资数额可明显区分。认捐一般都是
整数,抽厘则即便数额较大仍有尾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