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平台的可行性研究(2)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廖桂芳等: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平台的可行性研究
主义心理学认为,人能够发现他自身是什么人和发现做人的义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当是真实、接受和理解的,彼此之间能够成为促进者、帮助者、辅助者、合作者和朋友。
2.现实依据
人人都需要心理帮助。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心理帮助。无论他是什么人,无论他的地位有多高,名气有多大,也无论他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只要他生活在社会之中,他就会有心理需求。人的心理需求不可能完全靠自己来实现,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从他人那里获得满足的。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遭受各种各样的挫折,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其中有一些是可以自己克服的,还有一些必须靠别人的帮助,尤其是心理问题更需要别人排解,否则就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事实上,人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心理帮助。
人人都可以从心理上帮助别人。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爱是人类的本性,人先天就有友爱、合作的潜能,有同情心、道德感和乐于助人的心理倾向。人与人之间能够成为促进者、帮助者、辅助者、合作者和朋友。换句话说,人人都有从心理上帮助别人的本性,人人都有从心理上帮助别人的倾向。事实上,人人都有从心理上帮助别人的愿望和行为。
心理帮助比其他任何帮助都可贵。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的确需要别人的物质帮助、金钱援助。其实,这只是一种表象,此时人更需要的恰恰是心理上的帮助。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和鼓励;在日常生活中,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欣赏和信任;在取得成绩时,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表扬和称赞。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以后,人们的心理性需要就成为优势需要,人们会更加看重心理帮助,此时心理帮助比其他任何帮助都更加可贵。目前,我国已经步入小康社会,心理互助将成为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主要内容。
(二)在大学生中实行心理互助的作用
心理互助有利于充分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人们的心理有被爱护、关心、关怀等爱的需求;有被欣赏、称赞、表
面给予他人心理援助,使其掌握科学的心理学方法,学会独立地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开展心理互助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别人学会自助,也能提高自己的自助水平和能力。
心理互助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学生之间年龄、地位、处境、利益、需要等方面有诸多的相同点,他们的心理是相通的,最容易沟通、接纳和产生共鸣,所以学生之间的影响是很大的。心理互助在学生之间开展,是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体现。它可以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心理互助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心理互助是一种群体教育方式,在互助的过程中能促进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如在分析个案时,学生以帮助人的身份参与进去,与当事人一同感悟,在体验时能看到别人的内心世界。这种教育方式建立在助人的前提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助人与自助,因而是一种德性的熏陶,是认知的教育、理解的教育、体验的教育、知行并重的教育。它不是一种外在的强加,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
(三)大学生心理互助的特点
自发性。作为群体或集体方式生活的人类,在个体自身无法克服心理困扰时,往往会主动寻求外部帮助。如某女大学生因失恋而郁闷时,主动向同班好友倾诉,其好友给予倾听、开导、安慰和支持,她因此减轻了心理压力,说明大学生心理互助具有自发性。
义务性。心理互助不存在受助者要给施助者报酬的问题,可看作是一种义务行为。且它的施助者和受助者的角色通常是不固定的,即此时此刻的施助者与受助者可能成为彼时彼刻的受助者和施助者。
有效性。由于心理互助中的施助者通常是受助者比较要好的同学或朋友,因而易于接触;由于双方同龄、同业,共同语言较多,因而其建议和意见容易被接受;更由于咨询及时,因而能够及时发现和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简便易行。在校大学生年龄多在18~23岁,通常以班级、宿舍、社团、同乡等集体方式联系在一起,这为他们在心理上相互安慰、开导和支持提供了有利条件。与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咨询相比,心理互助受时间、地点、语言等因素的
扬、奖励、肯定等赞赏的需求;有被同情、安慰、善意、友好、影响较少。
覆盖面广。根据某高校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调查,当支持、鼓励等理解的需求;有自尊、民主、平等、信任等尊重的需求。只有在人们的交往和互动中,人的心理需求才能获得充分满足。心理互助的实质就是互相满足心理的需求。
心理互助有利于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格。开展心理互助活动,可以使学生学会关心、理解、尊重、激励他人,可以使学生养成乐于从心理上帮助别人的优良品格,进而发展成为助人为乐的品格。
心理互助有利于助人与自助目标的实现。心理互助的过程就是助人与自助的过程,心理互助不是停留在同情、理解和接纳的层面,而是强调从方法、技术、能力等方
问到 你最喜欢跟谁在一起 时,大多数学生(占60.2%)选择 要好的同学或朋友 。可见,大学生的心理具有向同伴开放的特点。当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首先求助的对象是他们身边的同学或朋友,而不是心理咨询师或其他社会工作者。这也就是说,心理互助在某种意义上比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咨询更容易为大学生接受,是心理咨询的重要补充。
二、网络心理互助符合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
大学生的网络心理是指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