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平台的可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7

第6卷第4期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6年12月Vol.6 No.4JOURNALOFCHONGQINGJIAO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Dec.2006

*

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平台的可行性研究

廖桂芳, 郑廷友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400074)

摘 要:根据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在信息时代的社会大背景下,按照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 助人自助,互助成长 为宗旨,以网络为载体,以服务为中心,以参与式为基础,建构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平台。着重从大学生心理互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需求、网络心理互助的作用及特点等方面探讨建构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平台的可行性。关键词:心理互助; 网络平台; 可行性;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794(2006)04-0044-04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并且呈上升的趋势,大学生心理健康备受高校及社会各界的关注。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在组织机构、人员编制、课程设置、经费保证诸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存在误区,主动到心理咨询室进行面对面心理咨询的并不多,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就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因此,如何开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打破心理咨询的瓶颈制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是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 (教社政[2005]1号)指出: 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作用,努力开办网上心理健康栏目。要支持大学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社团组织,发挥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互助和自助的重要作用。

本研究根据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提出了在信息时代的社会大背景下,按照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 助人自助,互助成长 为宗旨,以网络为载体,以服务为中心,以参与式为基础,建构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平台。本文着重从大学生心理互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需求、网络心理互助的作用及特点等方面就建构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平台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化的活动。心理互助就是人们在心理上的互相帮助,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就高校而言,心理互助就是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相似性及其自发助人的愿望出发,以大学生群体心理发展阶段及问题为中心,以参与式为基础,知行并重,强调心理体验与心理调适,增强求助意识,调动学生助人的愿望,在团体氛围中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这种教育方式的提出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在大学生中实行心理互助的依据1.理论依据

当今教育越来越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互动性显得越来越重要。 重庆市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指出: 要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互助机制,充分发挥大学生骨干、学生心理社团的作用。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同伴教育的能动性,构筑大学生心理自助体系,强化自我教育意识,使追求健康心理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观点是心理互助的主要理论依据。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天性中本来就有寻求实现人的本性的倾向和巨大潜力,这也是人的本能。人性中先天就有友爱、合作和创造等潜能。爱是人类的本性。爱是一种健康的情感关系,是双方深深的理解和接受。自我实现就是人要竭尽所能地利用和发展自己的天资、能力和

一、心理互助是大学生优化心理素质的迫切需潜能,使自己日趋完美。自我实现者的共同特征是:富有同要

所谓心理互助,是指人们通过各种行为,彼此有意识地施加心理影响,使参与者的心理素质向积极方向发展变

收稿日期:2006-10-2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保障系统研究 (合同号:06XSH012)成果之

一。作者简介:廖桂芳(1951-),女,重庆人,重庆交通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

情心,有道德感,对新事物敏感,有创造性,有民主作风,乐于助人,有自信力,善于独立思考等。促进自我实现的关键在于在与人的关系中建立无条件关怀的真诚关系。人本

*

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平台的可行性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