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分类以及应用(7)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多粘菌素类:多粘菌素B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点
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动力学(PD)是临床药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以体外药效学参数-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为指导
在PK/PD研究中,依据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与血药浓度或作用时间的相关性分为三类:浓度依赖、时间依赖和时间依赖且抗菌作用时间较长的抗菌药物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
包括氨基糖甙类 )增强临床疗效,但不能超过最低毒性剂量,对治疗窗比较窄的氨基糖甙类药物尤应注意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β-内酰胺酶类,林可霉素类
抗菌作用与同细菌接触时间相关,与峰浓度关系小
主要评价参数:大于最低抑菌浓度时间(T>MIC)和 大于最低抑菌浓度药一时曲线下面积(AUC>MIC)
提高抗菌效能:
1. 血浆半衰期短的抗菌药可小剂量多次给药
2. 制成长效缓释剂型,使抗菌药物较长时间内不断的释放 入血
3. 药物联合应用
时间依赖性且抗菌作用时间较长的抗菌药物
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
时间依赖性,但PAE较长,因此给药间隔适当延长,也可通过增加给药剂量来提高PK/PD
评价指标:Auco-24(药时曲线下面积)/MIC
大环内酯类属于时间依赖性,但各药物在体内情况及药效学特征差异大,酮内酯类药物Felithromycin和ABT-773呈浓度依赖性,克拉霉素和阿齐霉素呈时间依赖性
大环内酯类药物在组织和细胞内浓度常较同期血药浓度高,阿齐霉素可积蓄于巨噬细胞并从细胞缓慢外排,在白细胞浓度较高的感染部位可激发药物释放系统,作用持久
如何控制甚至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细菌耐药的形成耐药基因:突变与转移(抗菌药物增加突变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