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详案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
【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
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7课。本课共三个
子目: “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 “日军的滔天罪行”; “抗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
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史内容非常丰富,初中用三课时“难忘九一八”、“宁做战
死鬼,不做亡国奴”、“血肉筑长城”来讲叙,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
来讲叙,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叙。
因此,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
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从对历史掌握的情况看,通过初中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
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透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高中的学
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
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
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
更强烈。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全民族抗战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抗战胜
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国侵略。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等,中
国屡战屡败,结果几乎都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下面请同学们看这几幅图片。日本裕仁天皇宣读日本投降诏书、战俘营中的日军战俘在
收听裕仁天皇宣布投降的广播、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战舰上签
字、备受日军14年蹂躏之苦的中国东北人民热烈欢庆光复。这是令每一个中国人难以忘怀
的场景。请同学们看教材74页的引言,“几十年来,中国人民和日本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反思: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那场罪恶的侵华战争,究竟给中日两国带来了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
我们来共同学习第16课抗日战争。
教学内容
一.野蛮侵略 罪恶滔天
这一子目,我们来探究三个问题:
1.你知道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吗?
2.20世纪30年代日军制造了哪些侵华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3.侵华期间,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怎样的滔天罪行?
探究1:你知道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吗?
材料一:1936年,日本制定了所谓“国策基准”的侵略方案,既确保日本在东亚的地
位,又向南方海洋发展。
-----《中国近代史下册》
材料二: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1931年日本经济危机达到了顶
点,一时陷入绝望的境地。日本统治集团为摆脱严重的统治和经济危机,转移国内人民的视
线,从各方面加紧侵华战争的准备。
材料三:1929年欧洲各国忙于应付国内危机,无暇东顾,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与英美
达成秘密谅解,英国支持日本的行动,美国表示“不闻满洲事变”。1931--1939年,苏联多
次建议与日本缔结互不侵犯条约。
日本侵华背景:
①“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
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自明治维新以来,侵略中国是日本的
既定国策;
②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野心。金融、贸易、工业、农业等多重危机连环爆发,经济危
机使工业总产值下降了30%以上,失业和半失业人口达300万人。
上一篇:边坡稳定性声发射监测
下一篇:美术学科德育渗透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