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唐宋金元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1(4)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古代文论课件整理word
诗风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从根本上讲,壮美诗风体现着审美主体崇高的使命感、勃发向上的顽强精神及突破各种束缚的生命意义,而这也正体现了杜甫的人格精神。以杜诗来说,“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陈横扫干人军”(《醉歌行赠从侄勤》),“高江急峡雷霆斗,翠木苍藤日月昏”(《白帝》),便是此种意境。不难看出,杜甫追慕的是阳刚之美。
纵观唐代诗坛,具有杜甫的上述历史与艺术的眼光的人,是为数不多的。他不但在
理论上有这样的认识,而且在创作实践上能够付诸实现,取得了诗歌发展上的集大成就的,唯杜甫一人而已。《戏为六绝句》比较系统地表现了杜甫的上述认识,同时也是杜甫诗歌创作实践的理论总结,因而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5.意义
《戏为六绝句》又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论诗绝句。它文意完整而连贯,见解深刻,开
创了以诗论诗的风气,给予后世以巨大影响。白居易有《听歌六绝句》、叶适有《对读文选杜诗成四绝句》,戴复古有《论诗十绝》,王若虚有《论诗诗》八首,元好问有《论诗三十首》,王世祯有《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十二首,谢启昆有《读全宋诗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二百首》,袁枚有《仿元遗山论诗八首》,赵翼有《论诗五绝》五首,洪亮吉有《道中无事偶作论诗绝句二十首》,宋湘有《说诗八首》,张问陶有《论诗十二绝句》,彭蕴章有《题元人诗十二首》,姚莹有《论诗绝句六十首》。
清代宗廷辅编《古今论诗绝句》,集杜甫以下十二家为册,今人羊春秋先生编《历代
论书绝句选》,选辑杜甫以下五十六家论诗绝句而成。此外,郭绍虞先生曾为杜甫《戏为六绝句》“集解”,为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作小笺。
第三节 韩愈、白居易的理论
一、韩愈古文理论
古文运动及其理论
在中唐,有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值得我们高度重视,那就是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
的古文革新。这是一场对散文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改革,而且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有广泛参与者同时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人们习惯上将这一次散文的文体文风的改革,称作“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在中唐的兴起,不仅仅由于政治改革的需求,它和文学自身的发展以及一
大批先行者的努力探索也有密切的关系。所谓“古文”,是指先秦两汉时代运用奇句单行的形式写的文章。我国先秦时期的散文,已经取得辉煌的成就,到魏晋南北朝,骈文趋于大盛,骈文虽然改变了早期散文古朴简单的风貌,从声律、用典、辞采等方面都表现了美文的特点,但是过分追求形式的结果,是带来了内容的空泛、苍白,语言的晦涩难懂。
古文运动的大规模展开并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韩愈、柳宗元在当时特定的政治、
社会背景下,大力促成并取得辉煌战绩的。唐德宗贞元(785--805)中至穆宗长庆(821--824)末年,文坛上出现了高涨的革新思潮,这股思潮的产生,是伴随着当时政治上力求变革的思想倾向的。在前代及当代古文改革者的基础上,韩愈、柳宗元针对当时的现实需求,提出了更加明确、系统的文体文风革新的理论主张:文以明道、不平则鸣、为文贵在创新、作家应注重道德修养。
1.文以明道。写作古文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儒家道统,道达儒家思想。但是他们重
道也重文。充分认识到“文”的作用,柳宗元说:“言而不文则泥,然则文者固不可少耶!”(《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
2.不平则鸣。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
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音皆有弗平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