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重点知识归纳整理(林崇德版)(7)

发布时间:2021-06-07

结合以前版本,自己再次归纳整理

适应较慢,慢慢活跃起来。

另外的35%属于中间型,往往具有上述两种或三种气质类型的混合特点

24、依恋的概念及其阶段及基本类型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着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

婴儿的依恋发展阶段(鲍尔比Bowlby,艾斯沃斯Ainsworth)

(一)依恋的发展阶段

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3个月):对所有的人作出相同的反应,无区分、无差别,没有表现出对任何人的偏爱

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对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和选择性,对母亲偏爱,在母亲面前表现出更多的亲近反应,对陌生人反应较少,不怯生

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对母亲更为偏爱,母亲在身边时高兴,离开时哭闹;怯生,对陌生人感到紧张、恐惧甚至哭泣

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

(二)依恋的类型(艾斯沃斯Ainsworth))

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反应,可以把依恋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 回避型与反抗型又称为不安全型依恋

1.安全型依恋(约占65~70%,B型)

母亲在场时,以母亲为安全基地,进行自由的探索和操作,对陌生人的反应积极;母亲离开时,感到焦虑、不安;当母亲回来时,寻求与母亲亲近,容易抚慰

2.回避型依恋(约占20%,A型)

对母亲在场与否不关注,母亲离开时不反抗和紧张,母亲回来时,也不理会,表示不略不显得高兴。未与母亲形成特别亲密的感情联结)

3.反抗型依恋(约占10~15%,C型)

母亲离开时,警惕、极度苦恼和反抗,短暂的分离会引起极度的反抗。当母亲回来时,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也称为矛盾型依恋

另外,Main和Solomon提出混乱型依恋(即D型依恋),这是最不安全的一类依恋,在陌生情境中的行为杂乱无章,缺乏目的性、组织性,不一致、不连贯,行为是A,B,C三类依恋的行为不寻常的结合,亲近、回避、反抗兼有,有时行为怪异,如看到陌生人时转过头去,做出怪异举动,或者僵立不动。这类依恋常见于母亲抑郁和被虐待的儿童。

不同类型的依恋会产生相对持久的影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个性社会性的发展通常更为健康,而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相对消极

25、阿姆斯特丹的“点红测验”

他应用“点红”的方法,对婴儿进行了追踪研究,揭示了自我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游戏伙伴阶段”。6-12个月的婴儿把镜像当作一个游戏伙伴。

第二阶段:“退缩阶段”。13-24个月的婴儿开始对镜像表现出小心翼翼的行为。

第三阶段;20-24个月的婴儿有了稳定的对自我特征的认识,他能意识到自己鼻尖的红点,并表现出自我欣赏或困窘。

26、游戏是幼儿期(3-6、7岁)的主要活动形式

27、儿童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28、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P190

(1)霍尔的复演说

发展心理学重点知识归纳整理(林崇德版)(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