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重点知识归纳整理(林崇德版)(6)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结合以前版本,自己再次归纳整理
全身长度的1/4。腿只占1/3。2岁时头占1/5,腿则占到将近一半。
近远律:人类个体发育是从近到远地进行,最初头部、胸部和躯干先发育,然后是胳膊、腿,最后是手脚。在婴幼儿期,胳膊和腿的发育仍快于手脚的发育。运动能力的发展与身体发育相似。
19、各种知觉发生的时间
1、形状知觉的发生发展在8、9个月以前就获得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的发生发展4个月以前婴儿就具备了大小知觉的恒常性,6个月以前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3、客体永久性的发生发展一般认为婴儿到8-12个月才有这种能力。
20、客体永久性概念:客体永久性是知觉恒常性的进一步发展,它指客体从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这客体并非不存在了。这已进入表象的范畴。一般认为婴儿到8-12个月才有这种能力。
21、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定义:
习惯化就是指由于刺激重复出现,反应会逐渐减弱。这时,人的注视程度、心率和呼吸频率都会减弱或减慢,表示兴趣降低了。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新刺激的出现,又会导致较强的反应。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去习惯化”。
22、婴儿言语的发展:
各理论的基本观点、阶段(3)
1.强化说 代表人物:斯金纳
言语的获得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对言语的强化(强化依随)具有决定性作用
2.转换生成说 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语言是利用规则理解和创造的;语法规则是生成的,婴儿先天具有某种语言获得装置(LAD),它可以将普遍语法转化为个别语法;每个句子都有其深层结构(语义)和表层结构(语音等),前者通过转换规则转为后者
3.模仿说 代表人物:班杜拉
婴儿主要是通过观察学习(模仿学习)各种社会言语模式而获得言语的
4.认知说 代表人物:皮亚杰
言语发展,认知发展是基础和前提
语法发展的3个阶段
三个阶段:单词句阶段(1~1.5岁)电报句(1.5~2岁)完整句(2岁后)
情绪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5周左右,婴儿出现最初的社会性微笑(如对人脸或熟悉的声音),5周-3.5个月对人的社会性微笑不加区分;
6-8个月:出现陌生人焦虑(怯生);
6-7个月:出现分离焦虑;
7-8个月:表现出情绪的社会性参照能力。
23、婴儿的气质:
传统: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巴普洛夫高级神经学说:弱型——抑郁质;强而不平衡型——胆汁质;强而不灵活性——粘液质;强而灵活性——多血质
托马斯、切斯气质三类型学说
容易型:约占40%,生理活动规律,有节奏;情绪愉快;容易适应新环境,讨人喜欢
困难型:约占10%,难于抚养,烦躁不安,大声哭闹,爱发脾气,不容易安抚;生理活动没规律,不容易接受和适应新环境;
迟缓型:约占15%,反应缓慢,强度小;情绪低落、安静,愉快情绪少;对外界环境和事物
上一篇:led灯与普通灯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