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9_大学语文(专)_课后题答案(16)
时间:2025-02-25
时间:2025-02-25
现在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外形体态描写,完全是人的举止、表情和心理状态。
二十八《蒹葭》-诗经
说明这首诗的中心意象及其两种境况这首诗的中心意象是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这种向往与追求表现为两种状况:逆流追寻,茫茫秋水,纵横间隔,山高水复,“道阻且长”(跻、右);顺流追寻,痴情恍惚,若有若无,幻象迷离,“宛在水中央(坻,沚)”两者的结果都是可望难及,“伊人”不可得,令人产生追求不得而失望,惆怅。
中重章叠句的表现方式有何作用不仅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而且有层层递进、步步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
为什么对这首诗的主题思想会有不同的看法意境朦胧、含蕴不尽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这是一曲怀念情人的恋歌,“伊人”指意中人。但诗中“伊人”飘忽不定,幻象丛生,给人以扑朔迷离、悠渺难测之感,引人遐想。于是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指隐居的贤者。如果把“在水一方”视作一种象征,那么这首诗就涵容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这样,贤才难觅、情人难得的怅惘,乃至前途渺茫、理想不能实现的失望等心灵的失落,也都可能从《蒹葭》的意境中得到回应。 二十九《湘夫人》-屈原
诗中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志强大致有几个层次?
全篇依托水神祭祀中降神、迎神、娱神、送神四个基本步骤,大致可分为四节:第一节写湘君似乎看到湘夫人飘然降至湘水北岸的小洲,但期约未遇,心中充满忧伤。第二节描述湘君对湘夫人的焦灼期待和反复追寻,表现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第三节铺叙湘君筑室水中以迎接湘夫人的情景,显示出对理想爱情生活的无比向往。第四节写湘夫人终究没有来,湘君十分遗憾地将衣物投入水中,以寄托对湘夫人的思念。
举例说明诗中的多种抒情方法
有直抒胸臆,如“目眇眇兮愁予”、“思公子兮未敢言”;有通过描述举止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如“登白兮骋望”、“捐余袂兮江中”;有融情入景,通过描写周围秋色来渲染浓郁的愁情,如“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有因情造景,通过描写事理颠倒的假想景象来表现人物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如“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试说明“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为什么能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首先,诗句点明当时是秋季,微微秋风不断吹拂,同时蕴涵了无穷的境界,那种秋水初涨,浩渺无边,水波荡漾,一望无际的景象如在眼前,其次,它渲染了湘君望眼欲穿的隐隐期盼心情和望不到湘夫人的焦灼期待之情。这种情感跟那种忧愁的情绪和寥落的自然景观是完全吻合。这正是热恋中的人对心上人的深挚殷切的真实情感。
“洞庭波兮木叶下”呈现的是大自然的脉动,洞庭之水微波涌动,湖边的树木那翩舞而下的落叶落到水面,随着水波而荡漾,渲染了一个天人合一的焦灼,忧郁的气氛。大自然也被湘君感动了。这就
上一篇:自主招生个人陈述自荐信优秀范文
下一篇:山东省莱阳卫生学校学生留学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