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国地理考试复习题(5)

时间:2025-02-24

,居帐
篷,善骑射,耐寒冷,性格刚毅而剽悍,音乐高亢而苍凉,这些成为高原地区居民的共同特
征。
人种因素:在中国人中,以蒙古人种居多,但也有部分为马来人种。在西北地区,也有一些
少数民族属突厥人种。由于人种的区别,造成各民族不同的体貌特征、语言等等的不同,从
而导致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
人为因素:包括政治的、文化的因素等。比如长城的修筑,虽出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却也成为民族文化区的阻隔标志;又如“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倡导“夷夏之防”的大汉族主
义政策,往往导致“打出去”,而非“请进来”的策略,迫使一些少数民族长期退居于某一文化
落后或相对隔绝的地区,更容易形成聚居。

⊙⊙
⊙20、
、、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1) 基于农耕文明的民族文化性格。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就是一个农耕民族,在农业生活的
要求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性格。这种民族文化性格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首先,求实入世的生活态度。其次,对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认识。
(2) 基于宗法—专制体制的政治文化模式。
首先是“家国同构”的政治文化模式。其次是层叠有序、尊卑分明的等级结构。
再次是“大一统”的理想目标。 第六章
第六章第六章
第六章 灾害与环境
灾害与环境灾害与环境
灾害与环境 21、为什么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多、灾情重、地域差异大?
我国地形和地质构造都很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我国处在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
度板块的交绥地区,新构造运动十分活跃,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据研究认为,太平洋
板块、印度板块每年分别以10cm、7.5cm的速度漂移。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且呈阶梯状下
降;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尤其风沙、黄土、岩溶地貌分布地区,都成为各种地质、地貌灾害
多发地区。
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受季风控制下的气候不稳定地带,冬、夏季风时空变异复杂;平均
每年遭热带风暴侵袭次数达6—7次,寒潮入侵3—4次。
我国人口众多,开发历史悠久。区域经济水平相差甚大,防、抗、救灾能力各地不一。

⊙⊙
⊙22、
、、
、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
(1)自然致灾因子种类多,发生频繁
世界主要自然
致灾因子,除火山喷发、热波、饥荒外,我国均有所发生。
(2)灾情严重
平均而言,中国因自然致灾因子导致的直接损失约达全球90年代每年损失500×108
美元的1/4。
中国灾情严重,其中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病虫害、地震是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
灾害

大学中国地理考试复习题(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