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国地理考试复习题(4)

时间:2025-02-24

纺织工业的大型基地。此外,还有二三十个中型基地,如南京、杭
州、济南、成都、宁波、营口、哈尔滨、长沙、湖州、佛山、南昌等。
(3)乡镇集体企业的快速发展,构成了纺织工业的新主体
(4)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纺织工业基地。 17、中国人口发展的基本特点
(1) 庞大的人口基数
(2) 增长型的年龄结构
(3) 日趋平衡的性别比
(4) 不平衡的人口分布
(5) 正在发展的人口城镇化
(6) 增长的少数民族人口
(7) 人口素质有待提高
(8) 计划生育的成绩巨大而任务艰巨

⊙⊙
⊙18、
、、
、南水北调工程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必要性:我国各地水资源的利用开发有很大差异,长江、珠江、松花江水资源较丰富,而黄
河、淮河、海河、辽河的水资源却十分紧张,称为“三江水富、四河紧缺”。
可能性:长江位于我国心腹地区,年产水模数50×104m3/km2,可解决黄淮海平原用水的严重
不足问题,而且长江的上、中、下游都有向北引水的条件。辽河与松花江之间也无大的地形
障碍,这些客观条件为跨流域调水提供了条件。



第五章
第五章第五章
第五章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 19、论述中国民族文化的区域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一)中国民族分布
中国现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1.6%,其余55个民族占总人口数的8.4%,
习惯上称之为少数民族。中国民族分布呈现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
分布的主要特点。
汉族:遍布全国,以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沿海较为集中。
壮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其次是云南东南部、贵州南部、广东、湖南等地。
蒙古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青海、甘肃、陕西、
河北、河南、宁夏、云南均有少量分布。
回族:以宁夏、青海、甘肃、新疆等地较为集中。
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青海,其次是四川西部和云南西北部。
维吾尔族:主要分布于新疆。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东南部、南部和西南部及湘西地区。

(二)民族文化区形成的原因
自然因素:由于人类起源的地区不同,不同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不同区域居民的不同经济生活、
不同的风俗习惯,如北部和西北长期形成的干燥多风的荒漠条件、大面积的草原,促使这一
地区的居民多实行游牧经济,形成游牧民族,从而“逐水草而居”,食牛羊肉,饮奶茶

大学中国地理考试复习题(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