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一)期末考试复习重点(5)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SHUTCM
(十一)痹证
1.1历节:疼痛循历遍身关节。
1.2白虎历节:痛痹之一症也,以其痛循历遍身关节,故曰历节;以其痛甚入虎咬,故曰白虎历节。
1.3痛风:朱丹溪《格致余论》:“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方书谓之白虎历节风证是也。”
2.1痹证日久容易引起哪些病理变化?并叙述其各自的治法、用方。
若风寒湿痹或热痹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则致痰瘀阻络,治宜化痰行瘀、蠲痹通络,方用桃红饮加味。若病久耗伤气血,则致气血亏虚,治宜调补气血、活血通络,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若痹证日久,复感外邪,邪由经络入脏腑,则致脏腑痹,其中尤以心痹常见,证属心气不足、心血亏虚,治宜益气养心、温阳复脉,方用炙甘草汤加减。
2.2痹证治疗应用附子、川乌要注意哪些问题?
风寒湿痹疼痛剧烈者常用。应用时剂量应由小开始,逐渐增加,久煎或与甘草同煎以缓其毒性。若服药后有唇舌发麻、手足麻木、恶心、心慌、脉迟等中毒症状,应减轻剂量或立即停药,并采取急救措施。
2.3痹证治疗应用虫类药要注意些什么?
痹证日久抽掣疼痛、肢体拘挛者常用。虫类药多偏辛温,作用较猛,有一定毒性,故用量不宜过大,不宜久服,中病即止。其中,全蝎、蜈蚣可研末吞服,既可节省药物,又可提高疗效。
3.1痹证与痿证
痹症者,以筋骨、肌肉、关节的酸痛、重着、屈伸不利为主症,有时也兼不仁或肿胀,但无瘫痿表现。痿证者,以肢体痿弱不用、肌肉消瘦为主症,但无肢体关节疼痛。
4.1《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试就临床分型分析三气在痹证的发生与治则上的相互关系。
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便,是风寒湿邪所引起的痹证的共同症状。行痹为病,以疼痛游走不定为特点,主邪为风而寒湿次之,故治宜祛风通络为主,佐以散寒除湿。痛痹为病,以疼痛较剧、痛有定处为特点,主邪为寒而风湿次之,故治宜散寒止痛为主,佐以祛风除湿。着痹为病,以疼痛重着、沉重麻木为特点,主邪为湿而风寒次之,故治宜除湿通络为主,佐以祛风散寒。
5.0分型与主方
行痹,防风汤。痛痹,乌头汤。着痹,薏苡仁汤。风湿热痹,白虎加桂枝汤或宣痹汤。痰瘀痹阻,桃红饮。气血亏虚,黄芪桂枝五物汤。肝肾两虚,独活寄生汤。
(十二)痿证
1.1痿证: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
1.2痿躄:以足软无力,不能任地为主症。多因肺热伤津,湿热侵淫,或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所致。
1.3泻南方,补北方:治疗痿证时采用的一种清虚热、滋肾阴的治则。
2.1请说明为什么“治痿独取阳明”?
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肺主津液,肝肾主精血,皆赖于脾胃,胃主纳谷,脾主运化,脾胃相为表里,若脾胃功能失调,脏腑不得充养,筋脉失于濡养,不利痿证之康复。
2.2举例说明“泻南方、补北方”治痿原则的临床体现
泻南补北的治则在肝肾亏损、髓枯筋痿之痿证治疗中得到体现。南方属火,北方属水。因痿证无论肺热津伤、湿热下注、脾虚不运,久则无不伤及肾元,致肝肾亏损,水愈亏则火愈炽,而伤阴愈甚,呈阴亏内热之象,故治宜补肾清热为主。
5.0分型与主方
肺热伤津,清燥救肺汤。湿热浸淫,加味二妙散。脾胃亏虚,参苓白术散。肝肾虚损,虎潜丸。瘀阻脉络,补阳还五汤合圣愈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