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烈士陵园导游词(2)
时间:2025-04-05
时间:2025-04-05
消灭了国民党军南线精锐部队,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的广大人民,打开了通向国民党首府——南京的大门,决定了蒋家王朝的覆灭。
了赢得这次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15万余人伤亡,其中3万余人为国捐躯,这个数字超过了平津、辽沈战役牺牲人数的总和,是解放战争期间我军伤亡人数的十分之一。据估算,每激战一昼夜,就有500多名优秀儿女牺牲在这片土地上。
为纪念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表彰先烈崇高的革命精神,1959年4月4日,国务院决定在徐州兴建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1960年4月5日,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在这里隆重举行了有两万余人参加的奠基典礼大会。1965年11月6日,暨淮海战役胜利17周年纪念日,正式对外开放。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瞻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纪念塔高达38.15米,面东朝阳,依山而立,巍峨挺拔,气势雄伟。当年曾以其体量宏大,外观壮美被誉为“亚洲第一塔”。大家请看,塔体正面镶嵌着1964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镏金大字。九个字的平均高度为1.88米。塔体上端有回形石刻花纹环绕,塔徽由五角星、两支交叉的步枪和松籽绸带组成,象征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密切合作,共同取得胜利,烈士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及广大人民对淮海英烈的无限缅怀。大家请看塔座正面的镀金隶书碑文,它是由陈毅元帅亲自审定的,短短的767个字,高度概括了淮海战役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及胜利的伟大意义,铭记了淮海战役烈士们的丰功伟绩。塔座背面有奠基文,说明了建塔的始末。
(引导来宾绕塔一周)各位请看,在塔座南北两侧各有一组大型浮雕,画面高2.6米,总长度为34.5米。这幅(南侧)浮雕由28个英雄形象组成,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人民解放军冒着枪林弹雨、耐风雪饥寒,架人桥、闯火阵的英雄壮举。我们看到的这幅(北侧)浮雕由27个英雄形象组成,生动细腻地再现了广大人民群众不畏艰险,随军转战,家家户户齐动员,男女老少忙支前的感人场面。浮雕吸收了中外石刻艺术精华,画面饱满,层次清晰,造型洗练,刚劲朴实,与纪念塔建筑风格十分协调。
纪念塔南北西三面的回廊长度为146米,南北回廊2米多高的白色大理石碑上对称的镶刻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淮海战役烈士的题词和烈士英名录。北侧有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的题词,南侧有江泽民、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的题词,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淮海英烈的缅怀和对后人的殷切期望。铭刻的烈士英名录共收录31006名,实刻28391名,两侧各有四块无字大理石碑,象征着那些为国捐躯的无名烈士。回廊西面为巨型陶瓷壁画《决战》。壁画长45米,高2.9米,用127个大小不一、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威武雄壮的战争画面。
下面我们将要参观的五前委群雕,淮海战役总前委是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成立的淮海前线最高指挥部。由刘、邓、陈、粟、谭五位同志组成,统一指挥我党政军民英勇奋斗,为夺取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表达人民对总前委的缅怀崇敬之情,92年2月,徐州市人民政府开始筹建总前委群雕,96年8月完工,在纪念淮海战役胜利50周年之际(也就是1998年)举行了隆重的落成揭幕仪式。
淮海战役总前委群雕屹立在塔的南侧。面向东方,背靠凤凰山主峰。前面有鼎式花坛陪衬,后有折型碑墙烘托,两侧有石房石柱拱卫,周围有苍松翠柏环绕,象征着革命家所开创的基业稳如磐石,寓意伟人们的崇高品德为世人敬仰、称颂,激励着后人继承遗志,振兴中华的坚定决心。这个景点总共占地有1万平方米。
大家看到的五前委群雕是用70块北京昌平“高粱红”花岗岩雕刻而成。雕塑高7米,宽
9.5米,造型浑朴,气派宏大,栩栩如生的再现了当年淮海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五位伟人的光辉形象,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时代特征,刻画了战役指挥员团结战斗,对胜利充满信心的精神风貌。它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伟人群雕。群雕以总前委在淮
上一篇:大学教师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