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硬岩爆破技术(修改稿2)(2)
时间:2025-04-10
时间:2025-04-10
2.1掏槽眼
大别山隧道采用大断面锥形掏槽技术,它是楔形掏槽的改进。从左、右、上三个方向掏槽,掏槽面积50m²,掏槽眼总数43个,掏槽体积150m³左右,掏槽眼倾角及掏槽眼深度见全断面光面爆破炮眼布置图。同时,为了减小大块率,在掏槽区中部布置了8个辅助孔,这8个孔与岩面垂直,深度3.3
米。采用该种掏槽方法优点是掏槽面积大、夹制力小、成功率高;掏槽眼分布稀疏可减少炮孔数量。装药长度一般为钻孔长度的70%.采用φ32mm的乳化炸药,装药集中度0.7kg/m。 2.2周边眼
周边眼沿隧道轮廓布置,基本上取等距离布眼,在断面拐角处必须布眼,且应考虑一定的外插角,外插角斜率控制0.03~0.05,使前后两排炮眼的衔接台阶为最小,一般控制在8-10cm。光面爆破参数见《表4 爆破参数表》:
表4 爆破参数表
2.3辅助眼
辅助眼布置于周边眼和掏槽眼之间,沿隧道环向布置。第一排辅助眼也即内圈眼距周边眼50cm,拱墙环向间距按90cm布眼,底部间距为120cm。第二排辅助眼距第一排辅助眼60cm,拱部环向130cm面布眼,两边墙环向70cm布眼,底部布眼间距为120cm。全断面共布置67个辅助眼,炮眼直径均为φ42mm,钻孔深度为3.3米,第一排辅助眼垂直岩面钻眼,第二排稍倾向隧道中线方向。辅助眼均采用直径φ32mm的乳化炸药连续装药,装药系数为0.55. 2.4底板眼
在隧道施工中,底板的超欠挖控制最为困难,由于底板眼几乎接近于地面,钻孔的操作相对困难,稍微控制不好,就会出超挖或欠挖。同时装药量不足或过大也会影响底部的超欠挖。从开工之初,我们就对隧底的施工非常重视,钻孔时在地面上放置梯子或支撑杆(钢轨或工字钢),使钻孔能够按设计纵坡方向钻孔。隧底的和周边眼采用同段雷管,同时起爆,有共同作用效果。底板眼间距110cm,在边墙角部加密炮眼,底板眼加强装药,装药系数为0.72. 2.5起爆顺序
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和底板眼→侧壁眼(光面爆破)
2.6起爆方法
采用导爆管雷管起爆法,起爆系统如下:
明火点火→导火索→火雷管→导爆管雷管→药卷或药包
采用复式联接网路,即局部簇联、全断面并联。每组组合雷管采用双雷管,万一组合雷管有一个拒爆,另一个还起
作用,保证了传爆的可靠性。联接网路示意图见《图4 起爆网络图》所示。
图4 起爆网络图
3施工控制
3.1隧道爆破炸药的选择
①药卷直径应根据钻孔大小合理选择,以消除其管道效应。
②隧道有水的情况下,应选用防水型的炸药,以防遇水失效而拒爆。
③隧道内遇坚硬岩石时,应选用猛度大的炸药,以破碎岩体和取得较高的炮眼利用率。 ④隧道周边光面爆破,应采用小直径、低爆速、低猛度的炸药。以取得优质的光爆效果。 3.2炮眼深度选择
炮眼深度是指炮眼底至开挖面的垂直距离,炮眼深度的确定应考虑围岩级别、钻眼机械及工具、循环进尺要求、炮眼利用率、作业循环时间最省、超挖小等技术经济指标,同时还应与装碴能力相适应。大别山隧道2006年1~3月份采用长3.0米,直径φ22mm的钻杆,实际钻眼深度为2.8米,平均每循环进尺2.47米。2006年3~11月份采用长3.5米,直径Φ22mm的钻杆,实际钻眼深度为3.3米,平均每循环进尺2.92米.炮眼利用率分别为88%和88.5%,施工循环时间以及进尺情况见表5 循环时间及进尺表》所示:
表5 循环时间及进尺表
3.3 钻孔质量的控制
目前,在隧道开挖中,进行钻眼前先由专门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在掌子面上布孔,必须标出掏槽眼的周边轮廓,严格按炮眼的设计位置、深度、角度和孔径,分工定点、定位进行。影响钻孔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测量误差,二是钻眼开口偏差,三是钻孔外插角大小。针对这三方面,我们进行了以上控制: 3.3.1测量方面
过去针对隧道开挖面放线,都是采用人工拉钢尺或皮尺的方法。但是,由于爆破后的开挖面往往不平顺,采用过去的那种放线方法,所布设的轮廓线很不准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别山隧道采用LeciaTCR402全站仪,该全站仪能够免棱镜测量,利用全站仪发出的激光直接射于岩面上进行测量放线,保证了测量的精度。
3.3.2钻眼开口误差和钻孔外插角大小
钻孔技术对隧道超欠挖的影响主要是周边炮孔的外插角θ、开口位置e和钻孔的深度L,它们与衔接台阶高度(h)有如下的关系:
上一篇:拟行路难——优秀实用
下一篇:国内外城市滨水区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