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21-06-07

中华中西医杂志 ChineseJournalofTraditional&WesternMedicine 2007年第8卷 第7期 627

约4cm×3cm×2cm纱布卷,放在切口两侧,距切缘2~3cm,向内下挤压,消灭死腔,立刻用贴膏固定,两个纱布卷外侧再放2个同样纱布卷,向下压迫贴膏固定,固定牢靠,10天检查切口已愈合,随访5个月,切口愈合良好。

1.3 切口积液多,腔深长 无法用压迫包扎消灭死腔,用缝合方法,2~3周拆线,切口治愈。典型病例,女,36岁,肥胖,皮下脂肪厚,行胆囊切除,右肋缘下切口,长约8cm,术后7天,切口流水样混浊液体,有油花,拆除3根皮肤缝线,切口流出约80ml积液,当日夜换药3次,每次渗出约50ml,次日敷料浸透,拆除所有皮肤所有缝线,放纱条引流,术后9天,0.25%利多卡因(10ml加1滴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清除创口内积液、见到的线结,切口内安尔碘原液擦拭,用减张缝合线(ETHICON,W2797)缝合,左手食指抵到切口底部,缝线穿过左平食指的下方,一层间断结节缝合,针距1.5cm,距切口深3cm,缝合不留死腔。次日病人出院,3周拆线,切口治愈。随访5个月,切口愈合良好。2 讨论

2.1 关于切口积液命名的商榷积液为脂肪液化

[1]

国内文献称切口

。但有时见不到油花,仅为水样

[2]

或混浊液体。国外称之为血清肿,血清肿是除脓液和血肿之外的体液积聚2.2 切口积液的治疗是切口敞开换药治疗

[1]

,国内不习惯这种称谓。

笔者认为称之为切口积液为宜。

切口积液传统的治疗方法,靠肉芽填充使切口愈合,需

多次换药,愈合时间长,形成瘢痕较大。笔者采用清除切口内积液、异物,纱布压迫包扎或缝合,设法消灭死腔,使切口缘紧密接触对合,对合后保持不再分离(即包扎固定)7~10天,如为切口缝合2~3周拆线,可治愈,减少换药的麻烦,可出院到门诊检查切口或拆线,缩短了住院时间,刀口愈合较平整,瘢痕小。

【参考文献】

1 黎介寿.围手术期处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219.2 王德炳主译.克氏外科学,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77.

(编辑:守 中)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

许建章,陈丽英,柯建华

【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06-8106(2007)07-0627-02

胃肠喂养对早产儿的存活和正常生长发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早产儿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动力、免疫功能极不成熟,胃肠喂养不易耐受,常出现呕吐,胃食管反流,胃潴留。本科采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自2001年1月~2006年12月在

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符合喂养不耐受早产儿68例,均除外消化道畸形。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男20例,女15例;胎龄28~36周;出生体重1000~2050g。对照组33例。男20例,女13例;胎龄28~36周;出生体重1000~2080g。两组孕周、出生体

作者单位:351146福建莆田,莆田市秀屿区医院儿科

重、出生情况、病情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5)。1.2 诊断标准(1)频繁呕吐(≥3次/d);(2)

奶量不增或减少(≥3次);(3)胃潴留(胃潴留>前次喂养量1/3)。1.3

治疗

入院后根据病情于生后6~72h开奶,

喂养量1~2ml/(kg.次)开始,1次/3h,先予白开水,后予1:1稀释早产奶,渐至全配方奶,先加浓度后加量,以15~20ml/(kg.d)增加奶量,32周以下予鼻饲法喂养,32~34周试喂,吞咽功能弱或不协调者予鼻饲,出现喂养不耐受后,两组均予暂停胃肠喂养或减少奶量,入量不足者,予部分静脉营养。治疗组在此基础予小剂量红霉素(粉针剂,大连美罗大药厂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1021678)5mg/(kg.d)静脉滴注,1次/d,疗程5~7d,最长10d。对照组:减少喂奶次数或量,或停止喂养,待病情好转

[1]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