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数学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培养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学生数学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培养
作者:陈宇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20年第02期
摘要:数学被誉为思维的体操,当代数学教育的核心即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结合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小学高龄段数学教学中,有许多生活问题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巩固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学会如何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针对此本文首先讨论了数学思维的内涵与价值,继而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小学数学
人类思维活动多种多样,根据年龄可以划分为直观思维阶段、形象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阶段。在小学高年级之前,学生主要是直观思维、形象思维为主,而进入高年级之后会逐步转变为抽象逻辑思维阶段,是思维的高级阶段。所以,在这个阶段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的提高。
数学思维内涵
思维是大脑经过分析、归纳、对比、抽象、推理等过程形式,是人类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高级认识活动。大致可以分为数学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数学直觉思维主要是指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遇到新的数学问题时,能够做出非逻辑的、直觉性的判断。在面对问题时,先进行直觉思维然后采用逻辑思维进行证明,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问题。数学逻辑思维是在已知数学概念、公式、公理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推理和证明的思维过程。数学形象思维是指对客观事物表象的思维活动,如数学中几何图形、数学符号都属于形象思维。
小学高龄段学生思维特点
小学高龄段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阶段,所以该阶段学生数学思维具有多方面的特点。
首先,具体形象思维占主体,逻辑思维开始形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交叉发展,正在逐步学会区分数学知识中本质和非本质的内容,但是受限于已有知识与能力,在解决问题中依然需要借助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
其次,数学思维能力发展不完善。小学阶段是数学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同学思维缺乏能动性、自觉性和灵活性。往往对数学问题的分析比较肤浅和片面,数学思
下一篇:文言知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