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辅助】计算机3级网络技术(3)
时间:2025-07-06
时间:2025-07-06
计算机三级等考网络技术
(4)OSI七层: 物理层:主要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递比特流。(网卡、集线器) 数据链路层:分为MAC和LLC,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采用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方法。(网卡、交换机) 网络层:实现路由选择、拥塞控制和网络互连功能,可以认为使用IP协议(路由器) 传输层: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进程间的端到端服务,向高层屏蔽细节,最关键的一层。可以认为使用TCP和UDP协议。 会话层:组织两个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并管理数据的交换,使用NETBIOS和WINSOCK协议。 表示层: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 应用层: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最高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13、TCP/IP参考模型
(1)TCP/IP协议的特点:
a、开放的协议标准,可以免费使用,并且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b、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在局域网、广域网,更适用于互联网。c、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个TCP/IP设备在网中都具有唯一的地址。d、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
(2)TCP/IP参考模型可以分为:应用层,传输层(进程间的端-端通信),互连层(报文分组、路径、拥塞),主机-网络层。
(3)应用层协议分为:
a、依赖于可靠的面向连接的TCP协议:主要有:文件传送协议FTP、电子邮件协议SMTP以及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 b、依赖于不可靠面向连接的UDP协议:主要有: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FTP。
c、既依赖于TCP协议,也依赖于UDP协议:域名服务DNS,实现网络设备名字即主机名到IP地址映射。
14、ISO/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对应层的比较
15、互联网应用的发展:
Web技术,89年Web技术诞生于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CERN),91年伊利诺伊大学开学第一个图像化浏览器Mosaic; 搜索引擎,运行在Web上的应用软件,运用蜘蛛原理沿超链接爬行,94年Lycos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搜索引擎;Google等 播客技术,分为传统播客、专业播客、个人播客;04年底,中国第一个播客网站土豆网诞生;
博客技术,即网络日志或日志,技术上属于共享空间;
网络电视,IPTV,03年上海文广传媒集团“东方宽频”推出此业务;
P2P技术,传统信息资源是以服务器为中心的共享方式,而P2P是非集中式网络结点;各结点在共享资源与服务
上地位平等,即可以作服务器又可以作客户机;不依赖DNS,适应动态拓扑。
16、无线网络研究与应用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相关协议802.16,WiMAX组织,全双工、宽带通信,155Mbps带宽;
无线局域网,相关协议802.11,支持2Mbps传输系统已经成熟,主要是红外线、扩频、窄带微波局域网;
蓝牙技术,相关协议802.15,10米范围内,2.4GHz;
无线自组网,自组织、对等式、多跳,即Ad hoc网络,军事上可支持野外联络;
无线传感网络,传感器、感知对象、观察者三个要素,将Ad hoc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
无线网格网,一般仅限于军事网络;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几个问题:1、局域网技术要素: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2、局域网一般原理、虚拟局域网、无线局域网概念。 约12个选择题和3个填空题约18分。 本章可以从图4.1纵览。
1、从局域网应用角度看,主要技术特点是:
(1)是一种通信网络;(2)连入局域网的数据通信设备是广义的,包括计算机、终端和外部设备;
(3)局域网覆盖一个小的地理范围,从一个办公楼、大楼、到几公里的地理范围,高传输带宽和低误码率。
(4)决定局域网与城域网性能的三要素是: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5)局域网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分为:共享介质局域网与交换式局域网。总线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采用的是“共享介质”方式。
(6)局域网网络拓扑构型:总线型、环型、星型;传输介质:双绞线、光纤、同轴电缆、无线通信信道。
2、共享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主要为:
(1)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方法。(即Ethernet,适用于通信负荷较低的办公环境)
(2)令牌总线方法(Token Bus)(3)令牌环方法(Token ring);后两者实时性高,应用于较高通信负荷的生产控制过程。
3、局域网参考模型(IEEE802)
(1)IEEE802参考模型:IEEE802参考模型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在1980年2月制订的,称为IEEE802标准,这个标准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又划分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和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
802.1标准:包含了局域网体系结构、网络互连、以及网络管理与性能测试。
802.2标准:定义了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功能及其服务。
802.3标准:定义了CSMA/CD总线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和物理层规范。
802.4标准:定义了令牌总线(Token Bus)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的规范。
802.5标准:定义了令牌环(Token Ring)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的规范。
802.11标准:定义了无线局域网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的规范。
802.13标准:定义了近距 …… 此处隐藏:41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专题2 全色影像和矢量叠加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