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第2章习题答案(4)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高电压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主编:吴广宁
加入一定量的树脂,这些树脂在液体介质中部分呈溶解状态,部分可能呈胶粒状悬浮在液体介质中,形成胶体溶液,此外,水分进入某些液体介质也可能造成乳化状态的胶体溶液。这些胶粒均带有一定的电荷,当胶粒的介电常数大于液体的介电常数时,胶粒带正电;反之,胶粒带负电。胶粒相对于液体的电位U0一般是恒定的,在电场作用下定向的迁移构成“电
泳电导”。
电场强度的影响
(1)弱电场区:在通常条件下,当外加电场强度远小于击穿场强时,液体介质的离子电导率 是与电场强度无关的常数,其导电规律遵从欧姆定律。
(2)强电场区:在E≥107V/m的强电场区,电流随电场强度呈指数关系增长,除极纯净的液体介质外,一般不存在明显的饱和电流区。液体电介质在强电场下的电导具有电子碰撞电离的特点。
2-6目前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理论主要有哪些?
答:液体介质的击穿理论主要有三类:
(1)高度纯净去气液体电介质的电击穿理论
(2)含气纯净液体电介质的气泡击穿理论
(3)工程纯液体电介质的杂质击穿理论
2-7液体电介质中气体对其电击穿有何影响?
答:气泡击穿观点认为,不论由于何种原因使液体中存在气泡时,由于交变电压下两串联介质中电场强度与介质介电常数成反比,气泡中的电场强度比液体介质高,而气体的击穿场强又比液体介质低得多,所以总是气泡先发生电离,这又使气泡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电离将进一步发展;而气泡电离产生的高能电子又碰撞液体分子,使液体分子电离生成更多的气体,扩大气体通道,当气泡在两极间形成“气桥”时,液体介质就能在此通道中发生击穿。
热化气击穿观点认为,当液体中平均场强达到107~108V/m时,阴极表面微尖端处的场强就可能达到108V/m以上。由于场致发射,大量电子由阴极表面的微尖端注入到液体中,估计电流密度可达105A/m2以上。按这样的电流密度来估算发热,单位体积、单位时间中的发热量约为1013J/(s·m),这些热量用来加热附近的液体,足以使液体气化。当液体得到的能量等于电极附近液体气化所需的热量时,便产生气泡,液体击穿。 3
上一篇:国学经典读后感
下一篇:国内主要汽车内饰行业企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