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1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整体感知文意;反复朗读,细细品味诗句的含义。

2、体会诗歌精妙的语言艺术;学习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昂扬奋勉的精神。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

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对“初逢”二字,可以

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尚无定论。

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击盘,吟诗一首,题为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

不平。刘禹锡感慨万端,写了这首诗,答谢白居易。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乐天”指的是白居易,刘禹锡和白居易是闻名中唐的大诗人,彼此仰慕,

常有书信往来,题目的意思是说刘禹锡在扬州同诗人白居易初次相遇,写这首诗

是为了感谢白居易的“赠诗”。

2、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

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

吏,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

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3、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自由读。

三、品味感受:

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首联:直抒对二十三年来被

朝廷“弃置”在“凄凉”之地的愤懑与苍凉。点明自己在巴山楚水这荒凉之地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