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思修毛概论文
论人的价值
价值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人的实践创造的,追求价值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在要素和一般特征。价值可分为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内在价值即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本身的价值;外在价值是指人之外的事物对人的意义。价值这个概念归根到底反映的是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之生存、发展、活动及结果的意义。
西方道德精神中的“人”是自然的个体的人,其道德的核心是对个体欲望、利益、权力的尊重与维护。在这样的一种价值取向的引导下,西方价值观导致的是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西方哲学家从人的个体本位出发,把人的价值归结为自我价值。主张通过外在的超越即对理性的追求来实现自我的满足,适应了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西方的人生价值的最终目标,就是在实现尘世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的同时追求一种更为高尚的抽象的精神实体,实现对尘世社会和感官经验的超越,这也是西方人生价值观试图阻止个体陷于自我的感官满足而不能自拔的传统追求。西方价值观的价值取向上的重要特征是重功轻志,重利轻义。自文艺复兴以来,支撑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价值观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理想与科学结合,转换出一种崇尚自然规律和因果关系的科学精神的理性主义价值观;另一种是以快乐、幸福为核心意蕴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尽管这两种价值在观念形态上不同,但两者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都是个人利益的需要,都是以个人本位为基础。西方价值标准的最终依据是个人利益的满足。 中国价值观是以天人合一观念为基础的,以整体主义为本质特征的,其价值观的目标和标准是以群体的利益为参照系的。这也是导致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与中华民族的价值观联系在一起的。中华民族价值观是绝大多数民族成员所认同或追求的价值选择,价值思想,价值目标、价值实现方式与道路。儒、墨、法、道德价值学说构成了中华民族价值观重要的文化资源。
儒家的价值学说在中华民族价值观中,几乎占主导地位,常被称为内在价值观或道德至上价值观。此价值观在汉以后的中华社会中一直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起支配作用。儒家学说认为仁义礼智等道德精神是人的最重要的需要,因而也是最高价值。
墨家的价值学说被称为功利价值论。墨家以功利为基本价值,以公利为惟一的价值标准。墨家也重视道德价值即“贵义”。但是他们重“义”是因为对人们有利而实行的。 法家的价值观被称为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但实质又与墨家有极大的不同,被称之为权力价值论。法家的特点是: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为治。这样的价值观的核心是君主权力。法家崇尚竞争,崇尚实力,专讲富国强兵,不重视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法家的价值论,在世界观背景上和价值标准与墨家、儒家都是对立的,它是以天地万物之间无止境的竞争、冲突为要旨的,其价值标准则是私利的。
道家的价值学说称为自然价值论,道家认为“道”与“德”才是真正的价值。道家以“道”为价值根据。自然天为、虚存静笃、柔弱不争是“道”的价值品格,也是其最高价值取向。 这些价值观中,以儒家的价值观为主导地位的中华民资价值观在民族文化心理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千百年来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动机、心理情绪和行为目标,在民族凝聚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主体的需要是价值得以生成的基础。主体正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才去进行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而这些活动本身也是价值创造活动。如果脱离了主题去讨论价值是毫无意义的;一个没有需要的主体是非现实的。客体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属性是价值关系得以产生的客观条件。没有价值客体,就无所谓价值正体,也就不能进行价值活动,特定的价值客体,决定其只能进行特定的价值活动。客体满足主体需要是价值关系得以生成的实质。若主体的价值需要和客体的价值属性得不到统一关系,则价值不会生成。 价值选择是人们每天都在从事的活动,区别仅仅是在于有时候是自觉进行的,有时候是
上一篇:初一信息技术重要知识点
下一篇: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