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9月~2006年9月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63例,其中PDA患儿35例、ASD患儿21例、VSD患儿7例,男37例,女26例,年龄6个月~l3岁,体重6~32 kg。结果:63例患儿均取得满意效果。术后行心脏彩超检查均显示无残留分流,心脏听诊无杂音,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出现2例上感,房室传导阻滞1例,溶血1例,穿刺部位血肿l例,随诊观察未发生封堵器移位和再通。结论:充分的术前护理,正确的术中配合,密切的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详细的出院指导,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的保证。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小儿;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是常见的心脏病,既往外科手术是其惟一的治疗方法[1],但外科手术创伤大、危险性高、住院时间长、术后留有疤痕使患者留下终生痕迹[2]。随着介入治疗的飞速发展及导管材料的日趋完善,部分先天性心脏病采用心导管介入治疗,达到类似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且创伤较小、安全性高[3]。我院2005年9月~2006年9月共开展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63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l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63例,男37例,女26例,年龄6个月~l3岁,体重6~32 kg。所有病例均经过临床、心电图、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35例、房间隔缺损(ASD)患儿21例、室间隔缺损(VSD)患儿7例,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在X线和超声波的引导下,将不同的封堵器,通过导管送达异常通道部位,穿刺部位压迫止血后送回病房观察。
1.2 结果:63例患儿均取得满意的效果。术后第三天再次行胸心脏彩超检查均显示无残留分流,心脏听诊无杂音,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并发症:2例上感,房室传导阻滞1例,溶血1例,穿刺部位血肿l例,经相应处理后均愈痊。本组患儿平均住院日5天,术后随诊观察未发生封堵器移位和再通。
2 护理
上一篇:2.1.1简单随机抽样
下一篇: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二(表样、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