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哲敏与爆炸(6)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他建议青年学者和学生至少每年读一本书,“一定会获益良多。”
“郑老心态好,乐观”
中科院力学所研究员陈维波与郑哲敏共事多年,他说自己最佩服郑哲敏乐观的心态。 “文革”时,陈维波与郑哲敏一起被下放,郑哲敏很快就适应了艰苦的生活,还能苦中作乐。“他看到匠人砌墙,揣摩了几天,就敢动手砌了,没几天,他抹上泥巴,瓦刀劈砖,一放一个准。叫他去厨房做大锅饭,他又围着灶台动脑筋,观察风力对火苗的作用,琢磨怎么用流体力学的原理去改造,没几天,他又钻到炉膛里去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时,陈维波经常同郑哲敏坐着没棚子的大卡车,去北京郊区的雁西湖边做实验,“夏天晒呀,他还挺乐呵,总在雁西湖里游泳,游好几千米都没问题。”
岁月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如今已成了一个满脸皱纹的老人。 有人问,您保持健康的窍门是什么?郑哲敏乐了,“我真有窍门,不发胖,多走路,睡觉正常,看病勤快,有时候也算一些小题目,防止糊涂。”
有人问郑哲敏还有什么打算?郑哲敏笑称,“做好随时走人的打算了”。
如今,郑哲敏依然每天很早起床,步行到自己的办公室,用那台“时髦”的苹果笔记本电脑查资料,“我只看真实的材料,真实的材料一定是有缺陷的材料。”他搜集这些材料,是想要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自己以往的研究,希望能将这些研究归入一个更系统的框架之中。有时候他也会给在美国的孙子和孙女发邮件,在邮件里“教育教育他们”
上一篇:《细胞生活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