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三 四 教学 学习心理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模块三 中学教学
第六章 教学及其规律 一、特殊的认识活动。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 不等于智育,是智育的最基本途径 二、三大论争:形式——实质 主知——行动 科学——人文 三、教学的意义: 传递间接经验,有助于社会化;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个体个性化 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基本途径。——还必须和其他 活动相联系。
教学过程的本质 认识——发展说 认识——实践说 交往说 多重本质说
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常出论述和选择 学生认识的特殊性——直接和间接经验 掌握知识和能力相统一——二者互为条件,相互转换 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材料题p113 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 遵循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注重发挥学生智慧 发挥教师主导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注重情感生活。
第七章教学环节、方法及组织形式教学环节: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 —课外辅导——成绩检查和评定。
教学原则 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巩固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学方法——识记特点及概念 第一类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等。 第二类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 法;参观法等。 第三类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 法;实验法;实习法。 第四类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 冶法等。 第五类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 探究法等。 本身特点、学科特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特点、教学 媒体选择。
教学组织形式
集体教学——有利于效率提高,但主体性抹杀。 小组教学——座位+课题和活动+智能水平(等 质和异质) 个别指导
一堂好课的标准 明确教学目的 保证教科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 组织好教学活动 布置好课外作业
杜威 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模块四 中学生学习心理第九章学习的认知基础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 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过程,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 性的认识。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 二、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受阈限 是觉察出最小刺激的能力。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 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 二者之间成反比关系:绝对感觉阈限的值越低, 绝对感受性就
越高。反之亦然。 三、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受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阈限),这一差异量就是差别感受性。 四、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二、知觉 知觉是大脑选择、组织和解释感觉信息,产生对事物 整体认识的过程。 并不是简单整合,其中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态。 根据感官特征可以分为视知觉、听知觉等;根据人脑 认识事物的特性,可以分为空间、时间和运动知觉。 知觉的特性: 1、选择性(如看电影,关注对话时,忽略配乐) 2、整体性(看一个人时,是整体感受) 3、理解性(根据以往经验) 4、恒常性(如我们判断事物大小、高低时)
第二节 注意和记忆一、注意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分为随意 注意、不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二、品质 1、广度 2、稳定性(趋向于某一任务的都是稳定性,如为 了学习看书、查资料等) 3、分配(教师边讲课、边观察学生) 三、影响因素 注意对象的特点、个体因素、活动目的与组织。
记忆 根据保持时间长短,分为感觉、短时和长时记忆。 感觉:0.25-2秒 短时:1分钟,容量大约为7±2个单位。 长时记忆:长时间保存,甚至终身。 三、遗忘 1、德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复习一定要及 时。 2、遗忘的原因:衰退说、干扰说、压抑说、提取失 败。
三、如何提高记忆效率 1、信息编码阶段 ——影响遗忘的因素 (1)记忆材料特点:材料的熟悉、形象以及多少等。 (2)记忆材料位置—系列位置效应:后(近因效 应)—先(首因效应)—中 (3)材料的组织加工和理解 (4)个体状态(10点半最佳) 2、信息的存储阶段 (1)有效的记忆术 (2)复习 3、信息的提取阶段 越相似越好提取
第三节 思维一、类型 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直接感知——具体形象——抽象概念) 2、直觉和分析思维 (面临新问题时直接解决和分析后解决) 3、辐合和发散思维 (一种和多种答案) 4、常规性和创造性思维(新颖性、流畅性、变通性)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三个概念 图式:动作的结构和组织,遗传活动,后来在活动中不断发展。 同化:吸收新经验。 顺应:进行修改和重建。 (二)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到2岁) 这个阶段的婴儿或年由儿童通过他们的感觉和动作技能来探索周围世界。 2、前运算阶段(2—7)
思维具有集中化(仅注意情境中某一个方面)、不可逆性(不具备改变思维的方 向以便能够回到起点的能力)和只注重状态(对事情发生的过程缺乏了解)、自我 中心趋向。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出现一些新的能力,如:可逆性的思维活动、去自 我中心的思维、问题解决部太具有自我中心倾向等。但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即能 够形成概念、发现关系、解决问题,但是所有这些都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物体和场景 有关。 ·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到成人) 开始进行抽象思维,能够了解到其他各种可能性,而不受眼前具体情形的限制。
二、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自我调节的平衡过 程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个体知识和认知结构(专家和新手的区别) 2、问题表征方式 3、思维定势(已证明有效方法会影响解决新问题) 4、功能固着(如看到锤子时) 5、动机和情绪状态
第十章 学习动机 一、概述 1、概念:激发、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并使行 为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内部心理或内在动力。 两个因素:学习需要和诱因。 2、功能:激发、维持、指向
二、学习动机理论 一)强化理论 二)需要层次理论 三)成就动机理论 四)目标理论 五)归因理论 六)自我效能感理论
上一篇:足球怎样练习中卫间的防守保护
下一篇:健身训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