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工艺试卷及答案(2)

时间:2025-04-07

⑶非接触引弧:使钨极端头与工件之间保持较短的间距,然后接通引弧电路,用高电压击穿间隙使电弧引燃,高频高压引弧和高压脉冲引弧。 优点:可靠性高,因钨极布与工件接触,因而钨极不至因短路而烧损,同时还可以防止焊缝因电极材料落入熔池而形成加钨等缺陷。

⑷接触引弧:使钨极末端与工件直接短路,然后直接拉开而引燃电弧。 优点:设备简单。缺点:引弧可靠性差,容易产生夹钨,需添加引弧板。

论述题:10’*2=20

1. 对于熔化焊而言,焊后随着温度的降低焊接金属的组织有哪些特点

㈠一次结晶组织特点:①焊接熔池中的液体金属凝固结晶形成柱状晶。②结晶速度=焊接速度。③存在偏析(不平衡凝固,先结晶组织溶质含量低,后结晶组织溶质含量高,结晶先后组织存在成分不均匀。)

㈡二次结晶组织特点:①低碳钢:含碳量很低,组织为粗大的柱状铁素体加少量珠光体。②低合金高强钢:一般冷却条件下为铁素体加少量珠光体。③铬和钼耐热钢:焊前预热,焊后缓冷条件下,焊缝组织为贝氏体组织,也可能出现马氏体组织。④低温钢:焊接材料与母材相近时,焊缝组织在回火后为含镍铁素体和富碳奥氏体,当用镍基合金焊接材料时,焊缝组织主要为奥氏体。⑤不锈钢:奥氏体型不锈钢为奥氏体加少量铁素体;铁素体型不锈钢,当焊接材料成分与母材相近时为铁素体,采用铬镍奥氏体焊接材料时为奥氏体;马氏体不锈钢,当焊接材料成分与母材相近时,焊态及回火后的组织分别为马氏体和回火马氏体,采用铬镍奥氏体焊接材料时为奥氏体。

2.熔化焊焊缝金属随着温度的降低,会经历一次结晶和二次结晶,通过哪些手段可以改善焊缝组织

㈠一次结晶组织的改善 :①变质处理:通过过渡合金改变一次结晶形态,细化晶粒,进而改变性能 ②振动结晶:破坏正在成长的晶粒,从而细化组织,同时利于化学成分的均匀和气孔夹杂的浮出。振动结晶可分为机械振动、高频超声振动、电磁振动等等。

㈡二次结晶组织的改善:①焊后热处理:一些重要构件都要进行焊后热处理。②多层焊接:后续焊道对之前焊道的热处理作用。③锤击焊道表面:锤击可以使前一层焊缝不同程度的晶粒破碎,使后层焊缝晶粒细化,这样的捶击可以改善二次结晶的性能。④跟踪回火处理:在焊完一层后立即用气焊火焰加热焊道表面,温度控制在9000C~10000C 等等。

3.分析低碳钢的焊接性

低碳钢的焊接性分析:低碳钢含碳量低,可焊性好,焊接时不用采取特殊的工艺措施,有很宽的焊接规范,接头性能一般良好,HAZ性能变化不大。 (当含碳量为0.21%~0.25%时,含硫量若太高,则在低温下或者刚度大时,容易出现裂纹。)

4.分析低碳调质钢的焊接性:焊接性与热轧及正火钢类似,主要表现为裂纹和脆化问题(包括冷裂纹、热裂纹、再热裂纹、层状撕裂、HAZ脆化)。

5.请阐明焊接应力的产生原因⑴不均匀加热:由于加热时局部加热到熔化状态,形成焊件上温度分布不均匀。时产生变性和内应力的主要原因。⑵ 熔敷金属收缩:焊缝金属在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体积要发生收缩,这种收缩使焊件产生变形和内应力。⑶金属组织的变化:金属加热到很高温度随后冷却下来,金属内部组织发生变化。⑷刚度的影响:焊件加持在卡具中进行焊接,由于夹具夹紧力的限制,焊件不能随温度的变化自由膨胀和收缩,这样就有效的减少了焊件的变形,但焊件中产生了较大的应力。

6.横、纵向残余应力的产生及分布:横向:产生:直接原因是来自于焊缝冷却时的收缩,间接原因是来自焊缝的纵向收缩。分布:中心拉,应力幅值最大;两端压应力幅值小;方向垂直于焊缝。纵向:产生:焊缝冷压时,被塑性压缩的焊缝区趋向于缩得比原始长度稍短,这种缩短变形受到焊缝两侧钢材的限制,使焊缝区产生纵向拉应力。分布:中心拉,两边压,方向平行于焊缝。

焊接工艺试卷及答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