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的历史轨迹和理论思考(6)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的历史轨迹和理论思考
老照片也融入历史地图。在我看来,由于有关中国历史大事的文献记载相当详备,人们通过地图来体现,并没有太多的资料和技术障碍。但是对于历史地理的要素图,由于历史文献中对于许多要素的记载缺失,资料散见于浩如烟海的史籍之中而极不系统。有时就是通过长期的爬梳整理出的要素资料,由于不够系统,统计口径不一,也难以上图标注。特别是绘制上古和中古时期要素时,由于
系统性不够,使地图绘制受到局限。如有的历史地图在标注唐宋时期的物产文献记载得天然缺失,
分布时,由于唐宋地理总志记载得不系统,其显现的分布规律的科学信度显然受到较大的影响,甚
在某种程度上讲,编绘历史地理要素类地图的难至标注的天然缺失可能会给读者带来误解。所以,
需要做大量的前期查证、考证和统计工作。度要远远大于图说历史类,
20世纪以来IT技术发展迅速,读图时代重新显现,而现代利用历史地图的功用增大,对历史地图科学信度要求也增大。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未来历史地图的释文同步化、地图信息化、多维
历史场景化应该是以后我们编绘历史地图四大发展方向。直观化、
从理论上讲,编绘历史地图应该是先有释文后有地图的,而且应该释文与地图同步出版。目前我们出版的历史地图大多数完全没有释文,只有相关历史的文字陈述。即使有释文也都是将绘制
使我们从历史地图中只看到结论的标注,看不到结论的标注根据的释文与地图完全分割开来出版,
根据,往往会对历史地图标注的信度十分怀疑。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出版后,现在只
,出版了东北卷的《释文汇编》其它地区卷的释文还有待时日,而其它历史地图很少有对结论标注
根据的同步展示。所以,从以后的发展方向来看,将标注根据《释文汇编》同步同书出版是我们提高历史地图编绘科学信度的方向。
历史地图的地图信息化的工作从GIS出现以来,已经展开。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在这方
(CHGIS),面首开先河,与美国哈佛大学联合开发了《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为历史地图绘制奠
定了较好的基础条件。最近,清史地图集的GIS项目已经启动。不过,应该看到,历史地理信息化的工作只是刚刚起步,目前出版的纸质版的历史地图集都有GIS处理的必要和可能,新开发历史地理方面GIS的空间更是巨大。
目前不论是纸质的和GIS的历史地理地图严格地讲都是建立在平面意义上的地图,前不久德国图宾根大学学者来访时曾展示了他们利用三维图构建清代铜运路线图的案例,充分考虑了三维图像下的古道坡度系数,不仅大大提高了历史交通地理研究的精度,而且大大增强了研究结论的形
历史地图的编绘我们也有成功的探索案例。目前我们在编绘《长江三峡历史地象性。在这方面,
图集》时在准备试验绘制重庆佛图关、夔州古城的三维历史地图。由于IT技术的发展,在GIS中建立四维以上的历史地图,就技术而言已经没有任何障碍了。在某种程度上讲,由于历史地图的基本
编绘历史地图中运用多维图比编绘现代地图的必要性更大。所以,多维的历史地图绘制属性决定,
也应该是我们历史地图绘制的方向。
目前我们谈到的平面的或多维的历史地图,基本上还是一种后人的地图间接再现,如果我们能将历史景观与多维地图结合起来,地图的历史重现功能将会更直接、更生动、更具体。近来学术界
①这是一个对于景观历史地理的研究渐有气候,苏智良、吴俊范提出了编制景观历史地图的倡议。
十分好的建议,应该是未来中国历史地图编绘发展方向之一。以前,学术界编绘的所有历史地图也配了一些照片作为景观的说明,但多是现代遗址照片,而且在地域空间上不系统,缺乏历史感、直观感和尽全性。所以,利用老照片、现代遗址照片、老图画等系统配合多维历史地图展示,使我们历史地图通过景观、场景得以强化历史感、真实感,也是扩大历史地图影响力的一个重要举措,也应该是以后历史地图绘制的一个发展方向。
①:《景观的历史表述与路径》,《史学理论研究》2010年3期。苏智良、吴俊范
62
上一篇:《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导学案
下一篇:小学二年级体育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