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多元交汇”(11)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大学生支农 理论教材
布于灵、庆、银、夏诸州(今宁夏、陕北一带),并东渡黄河,以至于陉岭以北。这一地区,宋代出现了西夏王朝。甘肃、青海则多为吐蕃余部所据。这些民族虽在与汉族接触中逐步学得农业技术,但在相当长时期内仍从事畜牧业。上述情况使畜牧业比重在一个时期内明显上升,但并未改变秦汉以来半农半牧区的基本面貌和界线。唐代以后的又一个重要变化,是对中原农区构成威胁的游牧人,主要巳不是来自西北,而是来自东北了。起源于东北的契丹、女真、蒙古族相继进入中原,分别建立辽、金、元王朝。它们的统治使黄河流域农业受到程度不同的破坏,但农区以种植业为主的格局并未改变。契丹人在宋朝割让的燕云十六州等地统治基本上照顾了农耕文化的固有特点。蒙古人虽一度想把汉区农田改为牧场,但很快就认识到不能把游牧方式照搬到农区。元世祖建立劝农机构,制定劝农条例,组织编写农书,以恢复和发展中原的农耕文化为巳任。又致力于河套等地区的水利建设和河西屯田等。与此同时,农耕文化也加速向北方草原伸展。契丹人很早就重视农业,他们以“投下军州”的形式把俘获的汉人、渤海人、高句丽人集中建立居民点,从事农业生产,使草原上出现插花式农业点。女真人建立的金朝把中原和辽东本土的大量农业人口迁往其起源地黑龙江,使东北地区农业有了突出发展。蒙古人统治期间,相当重视蒙古地区的经济开发,在克鲁伦河、叶尼塞河上游屯田,尤以益兰州和称海两地最佳,单纯游牧的面貌有了很大改变。在新疆和西北也开展了屯田。当时新疆社会比较安定,农业生产有所发展。 明淸时代,我国农牧区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关键时期。明代统治区域西
上一篇:廉洁自律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