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在_新农合_中的角色_以云南省玉龙县为例
时间:2025-07-04
时间:2025-07-04
医疗服务体系
2008年第1期《云南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sinYunnanNo.1
农村三级医疗服务
体系在“新农合”中的角色
———以云南省玉龙县为例
罗
(北京师范大学
敏,高梦滔,顾昕
100875)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北京
摘要: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以来,农村三级医疗服务机构在门诊、住院两个方面的服务供给量发生了一定变化,县、乡两级医院的收支结构和服务效率也出现差异,说明新农合实施对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的影响是不同的,县级医院所获得的收益要远远大于乡镇卫生院,原因在于乡镇卫生院服务效率相对比较低,因此,除了依靠政策倾斜外,乡镇卫生院还需要加强能力建设,以满足新农合医疗服务递送的需要。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三级医疗保健服务;服务效率中图分类号:C913.7,R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691(2008)01—0096—05
地区的最基层的医疗服务机构———村卫生所由于失去了
一、研究背景和基本情况
在中国农村,医疗服务主要是由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共同构成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所提供的。一般而言,县医院的资金充沛,技术力量雄厚,但是医疗服务的价格相对较高。乡镇卫生院应该在县和乡村两级卫生系统中充当承上启下的作用,为附近的农村居民提供价格合理、规范周全的基本门诊和住院服务,同时承担当地的公(例如免疫)工作。而村卫生所则是农村预防和保健共卫生服务的基石。
公共财政的支持,大多从公立转向私营,或者由集体经济维持。他们只能提供简单的门诊服务,并且医疗服务很不规范。乡镇卫生院一般来说设备简陋,技术人员缺乏培训,
[1]
就诊率持续下降,要承担公共服务的责任已经力不从心。
海闻进一步指出,财政分级包干制度背景下的卫生改革,扩大了城乡卫生差距,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下文简称“新)不断扩大覆盖面的同时,新农合的服务递送任务对农合”
[2]
顾昕、方黎明分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析认为,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普遍面临人力资源、技术能力和设备建设滞后的局面,乡镇卫生院竞争力也在下滑,因此无法为新农合的正常运转提供可靠的保障。[3]在很多地方,地方政府将新农合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机制,有意引导参合农民提高对乡镇卫生院的利用率。宁岩、任苒通过研究在“新农合”实施前后乡镇卫生院的服务效率后发现,它
1.研究背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三级医疗机
构的运营和管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演变影响到农村医疗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他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思考。朱玲指出,农村
收稿日期:2007-06-21作者简介:罗
敏(1973~),女,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高梦滔(1972~),男,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985研究员。顾
昕(1963~),男,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96
医疗服务体系
们的服务效率仍然处于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在于合作医疗的资金筹措和补偿水平较低,农村居民的医疗负担较重,因此他们对乡级卫生服务机构的利用还不够充分。[4]
2.玉龙县县情及新农合情况介绍。玉龙县是云南省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的20个试点县之一。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玉龙县是个农业县、
贫困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4.8%。2002年玉龙县卫生局组织的基线调查显示,该县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1177元。而人均纯收入在625元以下、人均有粮在350公斤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有5.7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7%。
就基本卫生状况而言,玉龙县每千人拥有的卫生员数和床位数略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但孕产妇死亡率等指标却较高。根据实地考察,当地高山阻隔,每位医务人员的服务面积为11.6平方公里,到18个乡镇送疫苗的时间需
1个月。卫生服务的难度和成本较平原地区要高。
新农合的实施,显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健康保障的需求。自2003年8月玉龙县启动新农合试点工作以来,新农合参合率稳步提高,2003~2005年的参合率分别
为76.1%、
88.6%和92.7%[5],超过了同期全国水平74.0%、75.2%和76.7%[6](P21)。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玉龙县新农合实施初期,门诊和住院的平均报销率是28.85%,2006年的平均报销率达到
55.58%,农民负担费用降低到45%左右。如果说新农合实
施以前,影响农民就诊的因素主要是医疗服务供给的质量、价格、便捷程度等因素,那么新农合实施以后,农民利用医疗机构的经济负担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他们的就医行为必然出现一些变化。在新农合补偿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参合 …… 此处隐藏:706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