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风俗 上存版(2)

发布时间:2021-06-06

亲人死后亦有“做七”的习俗,其中以“三七”最为隆重。稍富有的人家,请喃呒先生诵经做法事。如果死亡在外,则要亲人为他招魂,即以竹竿挑着一块白布和死者衣服,点燃香烛,边走边呼叫死者姓名,引导其魂魄返家。

随着开放改革与文化的普及,现在已渐趋火葬。较文明者,则开个追悼会寄托哀思。

节日活动

万顷沙人由于都是从四面八方聚居一起的,姓氏很杂,所以没有宗族的团体活动。镇内只有一间小小的关帝庙,没有什么庙会。 但距万顷沙镇十里左右的龙穴岛(过去曾归属万顷沙)的三圣宫就成为附近居民信仰的神灵。每年农历十一月初十便是三圣宫诞,前后三天到龙穴岛拜神的善男信女纷至沓来。

龙艇竞赛 每年农历端午节,万顷沙有赛龙艇的盛会。龙艇是一种特制的较为狭窄轻快的小艇,平时掠在阴凉地方,参加竞赛时专用。划龙艇是集体竞技,每舟 3 — 5 人,划速很快,不用锣鼓,划艇时只靠共同的呼喊一起发力,是很适合大沙田水乡青年人的健康有益的体育活动。

咸水歌 民间特色,明末清初被誉为岭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在《广东新语》有记载,大沙田人婚时以蛮歌相迎,歌胜则夺女过舟。他解释说,所谓蛮歌,也就是咸水歌。 咸水歌富有文采以及大沙田地方特色,流传很广。“歌者见人唱人,见物唱物,托物起兴,即景生情,随口而出,情动于中,故形于声,”是咸水歌的基本特征。咸水歌有多种唱法,如担伞调、莲港渔歌等等,但万顷沙则多数是姑妹腔和高棠歌。过去在喜庆日子里,都有筑台斗歌的习俗,或男女相恋,也以对唱方式表达爱情。

独特的买卖符号 中华民族的祖先早有结绳记事的传说,大沙田居民也有以符号代替文字的传统习惯。由于历史的原因,大沙田的劳苦大众长期处于政治、经济、文化受压迫的地位。生活无着时被迫卖艇、卖茅舍,想写张卖东西的通知,但苦于无文化,即使写了别人也未必看得懂。聪明的大沙田人,便用竹笏扎个约1尺直径的圆圈,中间横扎竹竿,左右各凸出几寸,中间再扎一竿直竹,下垂五尺左右,呈形状,插在船头或茅寮顶部,想买的人看见,就会讨价还价。这确实是无文化的人在商品贸易中的聪明之举。这种习惯一直维持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甚至现在还存在。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越来越重视保留这些重要的文化遗产,于是当地的政府就兴办了很多文化活动,鼓励人们参与、领略我们家乡的独特风俗,如“广州水乡文化节”,包括水乡婚嫁仪式展示、水乡美食、水乡一日游、水乡特产展销会、水乡竞赛系列活动、沙田水乡曲艺汇演、“走近南沙”摄影大赛等一系列具有万顷沙当地生产和生活色彩的竞赛和民俗文化展示活动。

我的家乡风俗 上存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