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时间:2025-07-12
时间:2025-07-12
高二学年月考考试 历史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75分。)
1、实现教育公平,对每一个学生成才、对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意义重大。中国古代有一位思想家提出了类似的主张,下列图片与这位思想家有关的是
2、“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与此观点一致的是
①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 ②伦理的德性即是中间性
③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 ④“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3、“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荀子
4、《道德经》载:“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5、中国园林追求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下列与中国园林体现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A.万物皆备于我 B.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D.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6、“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下列与此主张同属于一个思想流派的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7、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对儒家的态度不同,但根本着眼点都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8、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对二者的评价正确的是
A.都体现了当时社会变革的要求 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
C.都具有民主色彩 D.都有利于封建统治
9、“民惟邦木,本固邦宁”见于《古文尚书 五子之歌》,这是史书中最早记载民(百姓)是立国之根本的思想。与这一思想不一致的是
A.朱熹“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B.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10、有研究表明,汉唐主流意识形态带有明显的“荀子思想色彩”。但在北宋熙宁七年,宋神宗却封孟轲为邹国公,令国子监及天下学庙皆塑其像;荀况仅被封为兰陵伯。自此,孔孟之
道成为主流意识的核心内容和代名词。这反映了
A.荀子思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B.伦理道德开始为统治者重视
C.封建主流思想发生重大变化 D.孟子在儒家的地位日渐提高
11、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辨化的阶段。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
A.理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理是人生就固有的思想观念
C.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 D.理就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
12、“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
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材料表达的主要思
想是
A.君权神授 B.致良知
C.心外无物 D.天人感应
13、圣旨诏书的开头语,常多“奉天承运”,梁山好汉也不得不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来做
打家劫舍的事业。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中国古代封建迷信盛行 B.君权至高无上,可以无限扩张
C.君权神授理论已提出并得到社会认同 D.此种提法来源于道家的学说
14、《史记》载,汉文帝问冯唐曰:“父老,何自为郎?”是称其臣为父也。赵王谓赵括母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是称其臣之母为母。此种“称臣下为父母”的行为得到了顾炎武的充
分肯定,这表明他
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众治
C.宣扬三纲五常 D.反对传统礼教
15、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祖先可以享受的文明成果有
①利用地动仪测定地震方位 ②利用司南辨明方向
③借助《甘石星经》确定许多恒星的位置 ④借助《伤寒杂病论》医治病人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6、秦朝时中央下达的官方文件所使用的书写材料和文字是
A.竹木简或帛、隶书 B.植物纤维纸、大篆
C.絮纸、楷书 D.竹木简或帛、小篆
17、屈原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屈原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②屈原的作品反映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③屈原的代表作品是《楚辞》 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此处隐藏:337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中央电大公司法网上第五次作业
下一篇:服装公司新员工入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