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应用呼吸机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3年第13卷第16期 329·医疗器械·
急诊应用呼吸机的临床研究
(江苏省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6)
李响
摘要:在临床抢救治疗中可导致呼吸衰竭加重,而急诊机械通气则是救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临床上对呼吸生理研究不断进展,人工机械通气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我院四年内急诊机械通气的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目的是期望在未来的护理工作中和学习中得到提高。关键词:急诊;呼吸机;呼吸衰竭;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3.16.255
3.1.3 切口护理0 引言
套管周围纱布每天更换2次,预防切口感染。套管垫的随着急诊与危重病医学事业的迅速发展,机械通气技术
标准大小合适,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套管垫有一定的抗感染日益重要,成为急救医学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机械通气临
作用。床应用技术亟待普及与提高。鉴于长期应用习惯,也鉴于
3.1.4 气囊的管理机械通气机的不断改进与完善,依靠机械通气解决的肺功
临床工作中多使用的气囊是高容积低压气囊,有文献显能障碍已越来越多。本文重点介绍有创呼吸机治疗在急诊
示气囊压力低于30 mmHg可保持血流通畅,而气囊外压中的应用。
可以减少毛细血管血流。
1 材料和方法
1.1 资料
3.2 吸痰的护理
本院急救中心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进行急诊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64例,其中男42例,女22例,最小的年龄16岁,最大年龄88岁。64例患者中,其中有56例在插管48小时后无法自主呼吸而进行气管切开。患者平均通气78小时。所有病例根据血气分析均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1]:动脉氧分压<60 mmHg(1 mmHg=0.133 kPa),伴或不伴动脉二氧化碳分压>50 mmHg。所选病例根据血气分析,均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
1.2 方法
对于已经确诊呼吸衰竭的患者,治疗原发病的时候立即开始机械通气;进行气管插管的病人使用多功能呼吸机通气治疗,调节时,依据通气模式及相关参数和血气分析的结果进行选择。在治疗期间观察效果和指标从而进行分析和及时处理并发症。当病人病情稳定,意识清楚,能有效的咳嗽,缺氧症状明显改善,呼吸衰竭得到良好纠正时可考虑撤呼吸机,在撤机前调节好各个参数,逐渐减少氧气浓度,同时观察患者的适应情况,若参数和适应良好,即给予撤呼吸机。
3.2.1 吸痰管选用
吸痰管外径应小于气管导管内径的1/2。成人一般使用的吸痰管为10号~12号。3.2.2 吸痰间隔时间
间隔时间应根据咳嗽时是否有痰鸣音,气道压力报警和血氧情况或者患者痰液的性质判断吸痰时机,适时吸痰可以减少并发症,如气管痉挛,从而减轻患者痛苦。3.2.3 操作步骤
吸痰前应高浓度吸入3 min~5 min氧气。吸痰时动作要轻柔,边转边吸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操作时要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
3.3 气道湿化的护理
目前临床使用的呼吸机大都装有湿化器,它将水加热后产生的蒸汽加温加湿。成人每天200 ml~250 ml,每24小时进行液体更换。此外,可以配合使用在雾化器中加入如化痰剂、支气管扩张剂等不同药物以防治肺部感染。通常每次10 min~15 min,每隔4 h/次~6 h/次。
3.4 控制感染
3.4.1 空气消毒。
3.4.2 重视医护人员手的清洁。3.4.3 注重口腔护理。3.4.4 正确使用抗生素。
2 结果
撤机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时内没有发现患者呼吸困难,患者自身感觉舒适,血压稳定,血气分析正常为成功[2];撤机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时内再次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不稳,血氧饱和度降低为失败。本组64例患者中,撤机成功49例,失败8例,其中死于严重感染8人,出院7人。成功率77%。
3.5 加强支持护理
3 护理体会与分析
3.1 插管护理
经口鼻插管时,患者头稍后仰,一般成人插管深度22至23厘米左右,插进后听呼吸音是否对称,每隔1小时稍微进行头部转动以改变导管的压迫点。由于管会随呼吸运动而上下滑动,所以应稳妥固定并做好标记,插管刻度要随时记录。3.1.1 体位
取半坐卧位,颈部稍高。3.1.2 固定套管
气管切开后用寸带妥善固定导管,松紧适度,每班检查。
3.5.1 加强营养
静脉输注脂肪乳、微量元素等纠正或预防营养不良。对患者的胃肠道功能保护和支持治疗,留置胃管注入营养物十分重要。
3.5.2 药物的护理
神志清醒患者应用呼吸机会出现不适。从而影响机械通气的效果,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适当的镇定镇痛和肌松剂是十分必要的。
3.6 加强对呼吸机工作状态的监测
对呼吸机简单的报警和故障快速的识别与维护,护理人员应掌握呼吸机机制,能够准确识别呼吸机的工作频率、气道压力、PEEP数值潮气量、吸呼比等重要参数。能够准确观察呼吸机的运转节奏、机械报警设置和人机同步协调
(下转第3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