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导论

时间:2025-05-04

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技术哲学)主讲教师:王延锋yfwang2002@http://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

第一讲 导论

学科的来源、演变、意义及主要内容

一、学科的来源及演变《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恩 格斯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拓展到自然界和自然科 学的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对辩证唯物论的思考与拓展: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党宣言》及《资本 论》等著作,阐述了人类社会历史以及人类思维发展的辩 证法--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但未来得及系统地考察自 然界及自然科学领域的哲学问题--自然辩证法。

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技术的重视:马克思: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的力量”, “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科学是一种生产力”。

一、学科的来源及演变恩格斯:“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把自觉的辩证法 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出来并用于唯物主义的 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惟一的人。可是要确立辩证的同 时又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需要具备数学和自然科 学的知识。”——光有辩证的唯物史观还不够,还 需要辩证的自然观。 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技术的关注和研究:

马克思的《数学手稿》对微积分等数学问题作了哲 学上的探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对近 代工业革命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推动产业 革命及社会发展、阶级分化与历史进步等的分析;

一、学科的来源及演变恩格斯: 花了近二十年时间学习和了解自然科学 各方面的进展,在《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 等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应用到自然界及科学技 术领域。其中《自然辩证法》系统地探讨了自然及自然科 学领域的辩证关系,奠定了这一学科的基础,成 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下,各门具体科学之上的哲 学学科;尤其注重探讨自然与科学技术的哲学及 方法论问题。

一、学科的来源及演变《自然辩证法》在苏联和中国等的传播和影响: 1925年《自然辩证法》以德、俄两种文字对照在 苏联出版;随后1929年出版了中文、日文版;1939 年有英文版;

1932年日本在“唯物论研究会”内专门设立研究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机构;1936年哲学家艾思奇等在上海发起成立自然科学 研究会,成为中国研究自然辩证法的团体。 1950年代以来在新中国广泛传播。

二、为何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 1, 历史因素:五十年代的“统战” 需要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中,如何使搞理工的知识分子自 觉地统一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上来;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手稿正好是十分适合

的应 急教材-“自然辩证法”名称的来源。 恢复高考后,认识到自然辩证法对理工科专业的意 义-尤其科学方法论、科学技术观等(1977年底在 于光远、周培源、钱三强、钱学森、李倡等著名学 者的呼吁下,在高校普遍开设); 八十年代以来跟国际接轨,以及学科发展的需要- “科学技术哲学”。

二、为何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 2, 现实需要:当代文化教育的局限1)传统的过早文理分科导致的知识结构不全面在中国:近年对取消文理分科的争论: 建筑学家梁思成:“理工要与人文结合”,只懂得 工程而缺少人文修养的人只能算“半个人”,“半 个人”想对科学真正地深入研究是不可能的。 中科院院士杨叔子:现在文理分科更细,学工的不 懂理,更不懂文,学机械的不懂电气,学制造的不 动汽车,培养出来的已经是1/4人,甚至是1/8人。

二、为何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在西方:两种文化的分裂与歧视由来已久 C.P.斯诺的《两种文化》(1959年,剑桥):科学 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与歧视; 柯林武德的《自然的观念》:

“十九世纪逐渐形成了一种风气,把自然科学家和 哲学家分离成两个专业团体,相互之间对对方的工 作知之甚少,并缺乏谅解。这是一种很坏的倾向, 它对双方都有害,并且双方都十分渴望看到它的终 结,在已经造成的互不理解的鸿沟上架起一座桥 梁。”

二、为何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科学史”、“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文化” 研究等作为沟通两者的一种“桥梁”作用在国际 上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国内近年对通识教育的呼吁越来越强烈(钱学森 学长:为什么我们新中国的大学培养不出世界一 流的大师级人才)。 上海交通大学近年的通识教育改革(打破学科界 限,尽力培养基础宽厚的通识型人才)。

二、为何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2)现代大科学时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越趋 紧密,科学技术专家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需要; 同时人文学者也应该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概况。 埋头拉车与抬头看路问题--对宏观上方法论的需 求;技术发展引起的社会问题:科技伦理道德、生 态环境、社会公平、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科学技术 与政治决策等,都需要科学技术专家有更宽广的知 识面。

两个案例1,关于转基因水稻: 《北京科技报》2010年2月22 日,刊发有5位作者署名的文 章“转基因水稻不是魔鬼” 几个关键错误: 1)DNA螺旋有何问题? 2)目前能完全证明转基因水 稻的安全性吗? 3)关于食品公共安全等,是 几个专家说了算,还是应该 由公众参与来评判?

两个案例2,关于中华文化标志城

< …… 此处隐藏:92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