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市级一般专项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
档案事业发展规划
北 京 市 档 案 局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八月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
目 录
前 言
“十一五”回顾
一、 档案资源不断丰富
二、档案利用服务成效明显
三、档案安全保管不断加强
四、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扎实推进
五、档案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
新形势新要求
指导思想
主要目标
主要任务
一、档案资源建设
(一)加强档案馆资源建设
(二)加强档案室资源建设
二、档案利用服务
(一)做好查阅接待工作
(二)打造档案文化精品
(三)积极开展惠民活动
三、档案安全建设
(一)构筑思想防线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
(二)构筑制度防线
(三)构筑技术防线
(四)构筑设施防线
(五)构筑网络防线
(六)构筑应急防线
四、档案信息化建设
(一)建设数字档案馆系统
(二)加快档案数字化步伐
(三)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接收工作
(四)推进资源共享和网络化服务
五、档案馆馆舍建设
(一)加快市档案馆新馆建设
(二)推进区县档案馆馆舍建设
六、档案依法行政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标准
(二)加大业务监督指导工作力度
(三)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贯彻
二、深化科学研究
三、提升队伍素质
四、强化监督检查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
前 言
档案工作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重要工作,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指导 十二五 时期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进一步发挥档案工作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依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档案事业发展 十二五 规划》,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项规划之一,是北京市 十二五 规划体系的组成部分。规划主要总结 十一五 期间我市档案工作情况,阐明新形势新要求,明确档案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 十二五 时期全市档案部门的行动纲领。
“十一五”回顾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档案局的指导下,全市档案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圆满完成 十一五 规划任务,为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档案资源不断丰富。各单位归档工作进一步加强,各级档案馆档案接收工作富有成效,档案征集工作力度加大,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
全市档案资源建设呈现数量持续增长、内容不断丰富的良好局面。 十一五 末,全市各单位档案室室藏档案资源总量达5428万卷件,比 十五 末增长57%;市、区县档案馆和市城建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源总量达558万卷件,比 十五 末增长38%。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活动等重大活动档案完整收集。
二、档案利用服务成效明显。各级档案部门通过查阅接待、编研文献、举办展览、信息上网、文化讲座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档案服务。 十一五 时期,全市档案部门接待查阅利用者499万人次,比 十五 时期增长35%;编研文献84亿字,比 十五 时期增长133%;市和区县档案馆举办展览364个,比 十五 时期增长119%;参观者584万人次,比 十五 时期增长36%。数字档案资源快速增长,利用互联网为公众提供开放档案查阅服务及网上档案展览,利用政务网为委办局提供移交档案查阅服务,档案信息资源网络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创新服务方式, 档案馆日 活动和 档案见证北京 文化系列讲座受到百姓欢迎。朝阳、房山、昌平、顺义、平谷区档案馆被认定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和区县档案馆作为政府公开信息查阅服务中心,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三、档案安全保管不断加强。各级档案部门注重健全和落实档案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市和区县档案馆加强档案整理、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
编目、鉴定等基础业务工作,抢救修复国家重点档案41万卷,建立特藏库对珍贵档案进行专门保管。制定了《档案数字化规范总则》等4项标准,经市质监局批准发布,成为我市第一批档案信息化地方标准。继续实施 全面数字化 战略,数字化工作加快推进,档案原件保护进一步加强。档案馆室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安防、消防、温湿度调控等设备设施逐步完善,房山、门头沟、密云、延庆4个区县新馆建成使用,市发展改革委、燕山石化公司、北京工业大学等51家市属单位新建或改扩建档案库房,档案安全保管条件进一步改善。 十一五 末,全市国家档案馆面积达9.8万平方米,档案室面积达30.5万平方米,比 十五 末分别增长15%和24%。
上一篇:酒店管理系统开题报告
下一篇:台湾医院管理交流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