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学生心理特点分析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4-11-25
发布时间:2024-11-25
针对孩子面临高考的困惑与焦躁,家长应适当进行调解
高二学生心理特点分析与对策
杜细龙 编写
引言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大问题,由于近年来国内各类调查显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中小学生问题日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每年新大学生们当他们回首自己的高中生活时,常用这样的语言描述:“上高一时,觉得新鲜,忙着适应;高二没好好学,忙着玩了;高三知道学,想学,又来不及了。”从学生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高二是高中生活的关键,高二年级可以说是高中三年中最难把握的一年,她没有一年级的新鲜感也没有三年级的紧迫感,刚升入高中一年级时彼此不很熟悉,要交新朋友,要适应高中生活,要找到在新集体中的位置,这一切都做的小心翼翼;高三时由于高考的迫近,外界环境的压力和自身对高考的思考又让他冷静下来,想好好学习,考上大学;高二年级的学生在班级的位置大概确定,距离高考又遥远,同学之间也特别熟了,学校的一些规律他们也熟悉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做法都产生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可能会非常明显,管理或引导得不好就有可能走到严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等地步。
一、高二学生心理特点
1、在学习上两极分化日益明显。
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上已较明显的分出层次,即所谓优生和差生。对优生来说,由于之前学得好,他们积极、自信的心理不断得到强化,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另一部分学生在一年学习中(尤其是在考试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理也在渐渐固化,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对中下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处于一种淡漠的被动状态。
对于成绩好的孩子,我们要给予肯定,使他们更加积极上进。对于学习中等水平和较差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避免过高的期望;要给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肯定他们所拥有的发展潜能,解除不必要的顾虑。
2、偏科现象严重。
我们现在高考可能试行的是“3+文综/理综”模式,分科之后,许多学生对语文数学英语很重视,但是对自己所选综合科中的部分科目重视不够。例如,选理科(物理、化学或生物)的学生,对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和地理)的学习不够重视,在文科的课堂上不专心听讲,不认真完成作业;选文科的学生同样存在轻视理科综合的学习的倾向。据传现在的高考会增加一个水平测试,这个水平测试的成绩直接跟高考录取挂钩,B等级以上才可以考重点大学之类的情况。
针对孩子面临高考的困惑与焦躁,家长应适当进行调解
家长要关注孩子是否存在偏科现象,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所选科目,认真地对待每一科的学习,才不致于高考时后悔莫及。
3、孤独感和焦虑感较强。
高二学生是高中阶段的“断层”时期。因为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有新鲜的感觉,同时,其兴奋心情也使其具有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而他们所面临的是如何适应新的生活和新的学习,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对他们给予高度的关注。高三的学生因为就要参加的高考,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给予更高度的关注。相反,老师和家长对高二的学生的关注就相对较少,使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较强。
高二阶段由于很多学生目标不明确,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考试中受到打击,就会自我怀疑,产生焦虑。有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整个高中阶段有成绩明显退步的阶段,其中大部分学生感到这个阶段在高二。
我们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和衣食住行,更要关注孩子精神上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心理动态。
4、恋爱现象增多。
有人用“三动”来形容高中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情感变化:高一是按兵不动,高二是蠢蠢欲动,高三是雷打不动。高二是高中阶段恋爱发生率最高时期,其中有生理发展和社会影响的因素,还有其心理原因。高二学生所要承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多,他们非常需要理解和关心。然而,由于家庭、学校对他们的关注不够,导致他们只能从外界获得关爱的感觉。有些学生谈恋爱就是要寻找一种被爱、被重视、被珍惜的感觉。其次,受电视、电影、网络等影响,很多学生把爱情过于美化、理想化,向往浪漫的爱情,因而会模仿成人谈恋爱。
对于学生的早恋或者男女异性同学交往过密等,总是让很多家长头痛。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早恋为孩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考虑其不可抹杀的固有的特性,对孩子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
对此,我们可以注重跟孩子说明早恋的原因和它将给早恋者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其次,早恋问题源自于性,那么我们就从源头开始引导。很多家长认为性是难以启齿的东西,回避或很少和孩子谈论有关性知识。因此,而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日趋成熟,对性存在很大的好奇心,希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当他们不能从家长和老师那里获得性知识时,他们便会到杂志、报刊、网络、影碟上寻找,从同学、朋友那里寻求,而从这些途径获取的性知识却不一定是健康、科学的。我们要大方教给学生有关性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懂得性知识,使他们对性有科学的认识,不再对它有一种神秘和好奇的心理。对已经早恋的学生给予理解和加以正确的引导,尽量将他们“恋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二、高二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有效对策
针对孩子面临高考的困惑与焦躁,家长应适当进行调解
1、老师的对策:明确高二学年在整个高中学习中的地位,把握准高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制订有效的教学对策
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学生成绩分化的分水岭,学生的成绩往往形成两极分化:行则扶摇直上,不行则每况愈下。在这一年里学生必须完成两个转变:第一,思维方式的转变。从初二开始,学生的思维开始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经验型水平向以抽象思维为主的理论型水平转变,到了高二年级这种转变要初步完成。第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初中,由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获取知识主要是从教师那里被动接受。到了高一,这种情况虽然有所改变,但对老师的依赖还是比较重。直到高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增强,获取知识一方面从教师那里接受,但这种接受也应该有别于以前的被动接受,它是在经过自己思考、理解的基础上接受。另一方面通过自学主动获取知识。学生能否顺利实现这两个转变,是学生成绩能否突破的关键。
高二面临着文理科的选择,不管学生选择理科还是文科,都表明他对理科(文科)的学习有兴趣,对学好理科(文科)有信心。外加一些文科(理科)课程的停开,学生有如步履艰难的跋涉者甩掉了一些包袱,有如释重负之感。觉得时间充足了,负担轻了,可以轻装上阵,将落下的课程补上,将自己的竞争对手赶上并超越。真可谓雄赳赳气昂昂,有一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学生的自信心和奋发精神是学生赖以发展成长的最根本的内在动力和最宝贵的积极的心理因素。教师要抓住这一大好契机,创造成功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充满自信、激发潜能,使学生的学习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到了高二,班级重组、班主任的变更、班上有些课程的授课教师的变动,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他(她)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新教师的授课方式。做为教师,对这些从其他班级新分来的学生,应加倍呵护,使他们尽快融入这个班级;应多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自己的教学方式。 高二学生对高中的新鲜感没了,看到高三学生紧张的学习状态,高考的冲击,开始意识到时间的紧迫。学习自觉性加强,自学能力提高。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已经跨越了由初中到高中的一个大的台阶,慢慢适应了高中的学习。高二学生普遍感到学习不再象高一那样吃力。经过几次大考,比较全面地认识了自己的学习实力,那种因考试的成败而大喜大悲的浮躁心理已基本能自我控制。能理性地思考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客观地评价自己,不怨天尤人。也多多少少摸索出了一些零碎的但缺乏系统的学习方法。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指导学生如何自学、如何提高自学质量和效率,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学,不要总是担心学生不会自学浪费时间,事事包办,象幼儿园教师一样,手把手地教。这样不仅教师教地累,而且学生学地也累。
第二、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结合各科课程特点尽快建立一套适合不同课程学习的方法;将学生零碎的学习方法系统化,形成有自我特色的学科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要把学习方法的指导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即一方面改革教法,着重能力培养,一方面具体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得当,学生学起来轻松,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学生越学越吃力,花了大量时间,收效甚微。这样极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法无定法,以适合自己为佳。别人再好的学习方法可能并不适合自己,因此学习方法的形式主要是靠学生自己去摸索,但教师利用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更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孩子面临高考的困惑与焦躁,家长应适当进行调解
第三、开学初,教师要督促学生制订本学期学习计划,平时还要经常提醒学生制订短期学习计划,自检落实情况。为了时刻激励学生,使学生学有竞争,学有所赶,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成绩,选定一名竞争对手,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在每一次大型考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地归因,找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学生学习的心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人因时而异,作为内因,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方方面面,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因此研究学生的心理,对于改进我们的教学来说,其意义也是深远的,它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多学习一些心理知识,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教师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才能对症下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然,有如隔靴搔痒,于事无益。
2、家长的对策
第一: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正确对待成绩变化,始终做孩子的坚强后盾。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学习情绪,没有反常的状况,每天都愉快地学习就可以。家长要细心观察,一旦出现反常,家长一定要重视,和孩子谈谈或者找老师交流。 高二学生除了每学期的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还要参加五门会考,考试的压力也不小,家长们应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及其变化。任何好或者不好的成绩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对自己孩子的成绩家长要心中有数,给孩子一个合适的定位,做到始终关注与鼓励。比如你您了解:您的孩子所有学科中学的最好的是哪一科?最爱学的又是哪一科?当孩子遇到挫折或考试失败,家长不要一味责备,孩子做错了事,立刻责问他: “ 你为什么这样? ” 用直压的方法想使孩子反省,但是孩子在想反省之前,心中已先产生了反感及反抗的心理,所以无论你多大声地责骂他,也不会有作用,而且这样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助长了自卑感和自我否定情绪。如果这样不愉快的情绪反复产生,孩子将预感失败,而不敢尝试,缩手缩脚,消极的自我评价会顽固地保存于人的潜意识中,对人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对失败进行的鼓励,是对孩子表示关切之情,帮助他建立正确的态度和再次尝试进步的信心,只有这样,孩子积累了大量的成功和失败后成功的经验,才能真正建立起自信心。中国人视谦虚为美德,在教育学生上也加以体现。当着别人的面,即使孩子很优秀,也会找出许多的不行来。成绩好了,还会告戒不要骄傲。现代教育观提倡赏识教育,对孩子多鼓励,及时予以肯定和恰当的帮助,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家长应肯定他的进步,就是肯定他的自信心,又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但关注不等于一味的督促和唠叨,对孩子一味地督促是有害的,有的家长工作忙或因其他原因,仅在早晚或吃饭的时候,或一周才能和孩子见上一面,由于时间紧,往往容易急于求成,对孩子常说:“专心、抓紧、听话、你要考上大学就给你重奖”等等。家长的愿望诚然是良好的,但经常这样唠叨,就会给孩子施加压力、火上浇油。过分的督促是造成孩子非智力性因素严重缺失的置换手段,是变形的包办代替。
信心和勇气是走向成功的精神支柱,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家长的悉心呵护和加倍鼓励。我想高二阶段的主题应该是: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增强自信。我们不要仅仅把眼睛盯在成绩上,放下你的面子和过渡的自谦,仔细发掘你的孩子的优势,别吝惜你的鼓励与加油,始终站在孩子的背后无条件
针对孩子面临高考的困惑与焦躁,家长应适当进行调解
的支持孩子吧。
第二:关注孩子的交往,加强对中学生进行人际关系问题的辅导。
家长不要限制孩子的交往,要鼓励孩子的交往。一方面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迫切需要交往,需要与人分享。他们不再满足于老师和父母的教导,而是转向同伴和社会。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的交往对象主要是同龄人,同龄人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往往超过其他任何人;另一方面一个交往能力强的人能够较好的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的关系,得心应手的对付各种场面,善于调节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善于从环境中汲取有益的信息来促进自己的学习。 与孩子交流人际交往的感受和技巧。他们的自主性虽然逐渐增强,但是还不够成熟,还没有学会忍让,易冲动,在交往中常会发生一些矛盾,而且由此引起的不良情绪持续时间长,甚至会对她一生的交往产生影响,家长有必要指导学生学会了解他人,体谅他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冲突及由此所引起的不良情绪。家长可以把自己与人交往的经验技巧告诉孩子,与孩子交流,比如要有一颗与人为善之心,要有友好相处的愿望,在交谈中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心声,要用眼睛注视别人的表情,仔细把握说话人的一切语言和非言语动作,真心关注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关注,要用真诚的心关心人,帮助人,这样才能获得真诚的友谊等等。
妥善处理异性交往中的“早恋”问题。关键不粗暴干涉,因人而异正确引导。 第三:家长自身做些什么?主要是塑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有疏通的渠道,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专心致志和组织积极健康的家庭生活,使学生的剩余精力得到消耗这三个方面。
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要尊重孩子,尽可能少地在外人面前数落孩子的不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留面子、留机会;及时地尽可能多地和女儿沟通,多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改正错误;对女儿的教育要心平气和,讲究方法,要疏导而不是强制、打骂,爱护孩子吧。
其次要真正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许多家长能做到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却做不到尊重孩子、做不到允许孩子发表不同的意见。其实凡事听听孩子的想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在家庭中,要创造一种孩子能充分吐露心声的气氛,孩子的话,家长都要耐心倾听(尤其是孩子对学校对同学对老师的一些看法或者只是牢骚,家长一定要耐心听,限制它的结果是她开始沉默,你不再了解她,但是她那些你认为不对的想法仍然存在,甚至更极端)。倾听之后,分析孩子的愿望、要求,引导、鼓励其积极的成分;对于孩子一些不妥当的想法,则应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引导孩子提高认识;孩子仍然不明白的,允许孩子存疑,等待时机再进行引导。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承认他的存在和力量,帮助他完成一些他要做但能力还不够的事。对他所进行的有危险的活动要及时好言劝阻,在说服时举一些事例,使孩子认识到,自己需要父母的帮助进而听父母的话。孩子不高兴了情绪低落了,要给她牢骚发泄的机会,聆听他的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他始终应该站孩子的背后无条件的支持孩子,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家长的支持,每一个孩子都希望父母以自己为自豪,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父母殷切的希望,任何有损于他们自尊心的言行都可能会对它们构成致命的打击。别说你们现在已经没有办法交流了,别埋怨孩子已经疏远你、对你封闭,先从自己做起,把她当成大人,只要你想改变,开始交流的机会总是有的,或许是一张纸条也或许是一个家庭大事的决定也或许就是今天回去和她谈谈开会的感想,行动起来吧。
针对孩子面临高考的困惑与焦躁,家长应适当进行调解
其次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专心致志。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好的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家长不打麻将不大声看电视,最好也来学习。当父母的,尽可能的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亲自照料孩子,帮助孩子安排好休息饮食,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
最后是组织积极健康的家庭生活,使学生的剩余精力得到消耗。
学生的精力充沛,又厌烦枯燥无味的机械重复的生活,我们学校和家长要一起想办法,组织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来吸引他们,既要让他们在业余生活中得到各方面能力的锻炼,更好的促进学习,又让他们多余的精力得到消耗不因无聊而惹是生非。
3、学校层面的对策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大问题,由于近年来国内各类调查显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中小学生问题日益引起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关注,并出现了众多的研究。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处、教学处和心理辅导室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建议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高二部分学生进行调查, 以《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为调查工具。检测高二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并作有效统计。
针对孩子面临高考的困惑与焦躁,家长应适当进行调解
下面是某高中高二年级对学生进行调查的数
据
:
该校高二学生中未检出存在明显心理障碍的学生, 有60.12 %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最为严重, 38.13 %的学生存在学习焦虑, 十分关心分数, 有敏感倾向的学生占19.11 % , 存在明显身体症状的为10.16 %。男生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女生, 男女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分别为38.16 %和60.18 %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105) 。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等方面女生分值均高于男生,此结果与大部分国内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结果一致。以此发现高二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以适应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
针对孩子面临高考的困惑与焦躁,家长应适当进行调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