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托宾Q)相关检验(最终稿)(7)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托宾Q)相关检验(最终稿)
第三章 托宾Q理论
3.1托宾Q理论简介
经济学家托宾于1969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系数,即“托宾Q”系数(也称托宾Q比率)。该系数为企业股票市值对股票所代表的资产重置成本的比值,在西方国家,Q比率多在0.5和0.6之间波动。因此,许多希望扩张生产能力的企业会发现,通过收购其他企业来获得额外生产能力的成本比自己从头做起的代价要低的多。
例如,如果平均Q比率在0.6左右,而超过市场价值的平均收购溢价是50%,最后的购买价格将是0.6乘以1.5,相当于公司重置成本的90%。因此,平均资产收购价格仍然比当时的重置成本低十个百分点。
托宾Q是指资本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这一比例兼有理论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沟通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在货币政策、企业价值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在货币政策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将资本市场与实业经济联系起来,揭示了货币经由资本市场而作用于投资的一种可能。在未来,我国货币政策如果开始考虑股票市场的因素,则托宾Q将会成为政策研究与政策制定的重要工具。托宾Q值常常被用来作为衡量公司业绩表现或公司成长性的重要指标。尽管由于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完善,托宾Q理论在我国的应用还很有局限性,但它依然给我们提供了分析问题的一种思路[3]。
3.2托宾Q比率理论应用
托宾的Q理论提供了一种有关股票价格和投资支出相互关联的理论。如果Q值高,那么企业的市场价值要高于资本的重置成本,新厂房设备的资本要低于企业的市场价值。这种情况下,公司可发行较少的股票而买到较多的投资品,投资支出便会增加。如果Q值低,即公司市场价值低于资本的重置成本,厂商将不会购买新的投资品。如果公司想获得资本,它将购买其他较便宜的企业而获得旧的资本品,这样投资支出将会降低。反映在货币政策上的影响就是:当货币供应量上升,股票价格上升,托宾Q值上升,企业投资扩张,从而国民收入也扩张。根据托宾Q理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
货币供应↑ → 股票价格↑ → 托宾Q↑ → 投资支出↑ → 总产出↑
托宾Q值被定义为一项资产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价值之比。它也可以用来衡量一项资产的市场价值是否被高估或低估。托宾Q值=企业市价(股价)÷企业的重置成本。
第一,当Q<1时,即企业市价小于企业重置成本,经营者将倾向也通过收购来建立企业实现企业扩张。厂商不会购买新的投资品,因此投资支出便降低。
第二,当Q>1时,弃旧置新。企业市价高于企业的重置成本,企业发行较少的股票而买到较多的投资品,投资支出便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