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饮食文化论文
发布时间:2024-11-18
发布时间:2024-11-18
浅谈日本饮食文化与中国的关系
【内容提要】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中,积累创造出来的一种高品位的悠久的区域文化;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着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虽然日本无论是遣唐使时期,还是禅宗传入日本时期,以及日明贸易时期和江户时代,受中国的饮食文化影响很大,但是日本饮食文化依然有自己的特色。
【关键字】饮食文化、传统饮食、近代饮食、中日比较
一个国家的饮食文化是其文化的一部分,一个国家的饮食习惯,与其当地的民族风情有着很大的联系。了解和剖析自己的文化是了解其他文化的基石。很多学生认为在遣唐使时期和禅宗传入日本时期对日本的文化有很大的影响,认为日本的服装文化和饮食文化等是中国的“子文化”,我们要了解日本和中国文化是否是这样的一种“母,子”关系,因此我们要了解日本文化,可以先了解它的饮食文化,通过与中国饮食文化的对比,我们能够很好反应这一说法的正确性。
一、中日饮食文化的对比
日本饮食属于植物型饮食,清淡少油也是典型的日本料理特征之一。在日本料理中, “煮”是最主要的烹调方法。在中国,烹饪料理时大量使用油,而日本的料理则几乎不怎么用油。中国料理的做法花样繁多。不论是炒还是煎,油都是必不可少的。
中日两国的饮食观存在较大差别,两者的地位便截然不同。民以食为天,中国人自古以来一贯重视饮食。孔子就曾在《论语·乡党》中说过“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这句话迄今为止仍是众所周知,是中国典型的饮食观点之一。
日本人对饮食的观点与中国完全不同。日本关于饮食的古代文献资料很少, 从这点可以看出历史上日本并未将饮食文化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日本人是通过一个人的穿着、交通工具、住宅等来判断一个人的地位、教养、甚至是人品, 而至于对方吃什么, 日本人根本就不关心。在武士掌权的德川时代,他们所受的教育便是“快吃、快排便、快走。
二、日本人的饮食特点
日本人认为,万事万物均以“平衡”为第一要义。由于各种食物均有“阴阳”
之分,自古以来,日本人始终贯彻杂食的原则,以保证“阴阳”的平衡。正是这种观念,使杂食成为日本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日本饮食文化的另一特色是“生”和“鲜”。按照日本人的观念,新鲜的东西是营养最丰富,体内所蕴含的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任何生物的最佳食用期是它的新鲜期。
日本饮食文化的第三个特点是“追求造型美”。日本饮食讲究“艺术性”和“优雅感”。在日本的食品中,其名称与自然景物有关的约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如松风、红梅烧、矶松、桃山、牡丹饼、时雨、越之雪、落雁等等。日本的菜肴与其说是让人饱口福,倒毋宁说是让人赏心悦目。例如,日本有一种“生鱼片拼盘造型”,即在一个大瓷盘里放一条首尾翘起,经过切片加工的鱼,旁边用几片肉的色质与之不同的生鱼片衬托,在鱼身和周围点缀几片正面绛红、反面翠绿的紫苏叶,那色彩和造型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三.外来饮食影响的新料理
日本受儒教思想影响较大,特别是“和为贵”的思想根深蒂固。日本人对屠宰大的牲畜食用,以为不仁。加之日本平原少,牲畜难于饲养,日本人很少食用牛羊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得知牛肉的营养价值,才逐渐吃猪、牛肉。肉肴成为日本人的一种新的食物,外国的肉肴烹饪方法被不断引进日本。为了使引进的外来菜肴能与日本传统的米饭相配,人们在调味上进行了一些改动,同时,为了能用筷子来吃,人们还对外来菜肴的形式作了改动。日本人的日常餐食内容中,有很多是起源于海外的,所以,人们称之为是“无国籍菜肴”,但也许应该把它们看作是“日本化的新日本菜肴”。日本文化善于积极引进海外的事物并将其进行改革,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
四、日本饮食文化与自身的关联。
日本菜肴最大的特点生鲜海味。这与日本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日本四面环海,由四千多个岛屿组成的列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有得天独厚的新鲜海产,所以发展自己的海洋菜肴。存在决定意识,在菜肴的发展方向上也不例外。换言之,风土酿就菜系。同时,因为日本是岛国,加之资源缺乏,又无接壤之领国,这一自然环境使其危机意识浓重,总怕遇有什么天灾人祸难以度过,
使日本民族灭绝。为此日本尽量不用或少用油烹制菜肴,久而久之发展为以清淡新鲜为主流的日本菜肴。
日本菜讲究"色、形、味"。日本菜肴虽不讲究吃出什么滋味,但很注重"形",所以说日本菜肴是用眼睛吃的。这也符合日本的情况。日本地面窄小而人口多,保护、不破坏自然景观是自古以来的风俗。日本人总是不折不扣传承自己先人留下的美。在整个饮食环境里,处处洋溢着含蓄内敛却依然让人不可忽视的美。而重视历史的日本人更是把古人的饮食习惯一丝不漏地继承了来。
五、日本特色饮食
说到日本的饮食,人们的脑海中便立刻跳出"寿司"二字。是的,寿司在日本的地位就如米饭在中国一样举足轻重。寿司就是把金枪鱼或是鲣鱼等切成一口能吃下去的小簿片,然后用手把它攥在米饭团的上面。而事实上寿司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历史和文化因素。
寿司在公元七世纪叫做NARE寿司,原本是保藏鱼肉的一种方法。鱼肉用盐腌过,并包在米饭里,鱼肉发酵后,米饭会产生乳酸,使鱼肉受 到浸渍,以免它变腐坏,早期的时候,发酵的过程据说需要1-3年。对NARE寿司来说,人们只吃鱼肉,把米饭扔掉,在15世纪的时候,日本人首创了NAMA-NARI寿司,它和NARE寿司有两种不同的地方。 1、它采用石头的重量把鱼片和米饭压在一起,使发酵的过程减低到一个月。 2、人们不再把米饭扔掉,而把它配着鱼片一起吃。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过去日本极为缺少食物,想获得新鲜的动物蛋白是很不容易的。在中国过去没有做寿司的必要,在日本寿司则成了具有代表性的食品,这一道理是不难理解的。
从日本人的餐饮习惯足以体现日本文化的精髓,那就是:传统与现在充分结合,崇尚自然并且兼并东西。因此日本饮食文化只是吸收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并不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子文化。
上一篇:26个常见手机促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