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多情的月亮——古典诗歌意象初探》课后说课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多情的月亮——古典诗歌意象初探》课后说课稿
塔城三中高二语文组 张晓娟
一直以来,我认为讲课如同旅游,课堂是一个景点,文章便是景观,学生就是旅游团而老师则是导游,他的职责在于让学生读懂会意每一个景观。今天我将带大家去领略古典诗歌的幽美景观。
景点的地位取决于景观的价值, 我确定讲这个综合性学习课,并确定“月亮”这个意象为切入点,探讨古典诗歌中的意象问题,既是考虑到了学情,也是考虑到教材本身,希望让学生通过这个学习过程,感受到古典诗歌独特的思想艺术魅力,进而引发学生阅读阅读古典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鉴赏力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文化积淀。
我确定这一课题,是考虑到在高二语文教材必修5第三单元“文艺性随笔”,如学习了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使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脉络;学习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后,学生不仅了解了“咬文嚼字”的真实内涵,而且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指导诗歌鉴赏,以实现迁移的目的;而林庚先生的《说“木叶”》一文,则是关注了诗歌中的特定意象,对意象的发轫及成因作了深入的探讨。因此,我决定借机拓展古代诗歌中一些典型的文学意象原型,搞清其本源与沿革,也为诗歌鉴赏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
我在这一单元结束后设计上这一课其意不言而喻。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语是非常关键的,正如我现在说课以比喻导入一样。
上一篇:赢在中国经典语录
下一篇:氨氮吹脱效率影响因素_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