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仿真实验实验报告_刚体的转动惯量

发布时间:2024-11-18

刚体的转动惯量

一 实验简介:

在研究摆的中心升降问题时,惠更斯发现了物体系的重心与后来欧勒称之为转动惯量的量。转动惯量是表征刚体转动惯性大小的物理量,它与刚体的质量、质量相对于转轴的分布有关。

二 实验目的:

1.用实验方法验证转动惯量,并求转动惯量。

2.观察转动惯量与质量的分布关系。

3.学习作图的曲线改直法,并由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三 实验原理:

1. 刚体的转动定律

具有确定转轴的刚体,在外力矩作用下,将获得较加速度β,其值与外力矩成正比,与刚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即有刚体的转动定律:

M=Iβ

利用转动定律,通过实验的方法,可求得难以用计算方法得到的转动惯量。

2.应用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

如图所示,待测刚体由塔轮,伸杆及杆上的配重物组成。刚体将在砝码的拖动下绕竖直轴转动

设细线不可伸长,砝码受到重力和细线的张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下落,其运动方程为mg-t=ma,在t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h=at2/2。刚体收到张力的力矩为Tr和轴摩擦力力矩Mf。由转动定律可得到刚体的转动运动方程:Tr--Mf=Iβ。绳与塔轮间无相对滑动时有a = rβ,上述四个方程得到:

m(g - a)r - Mf = 2hI/rt2 (2)

Mf与张力矩相比可以忽略,砝码质量m比刚体的质量小的多时有a<<g,所以可得到近似表达式:

mgr = 2hI/ rt2 (3)

式中r、h、t可直接测量到,m是试验中任意选定的。因此可根据(3)用实验的方法求得转动惯量I。

3.验证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

从(3)出发,考虑用以下两种方法:

A.作m – 1/t2图法:伸杆上配重物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固定力臂r和砝码下落高度h,(3)式变为:

M = K1/ t2 (4)

式中K1 =2hI/ gr2为常量。上式表明:所用砝码的质量与下落时间t的平方成反比。实验中选用一系列的砝码质量,可测得一组m与1/t2的数据,将其在直角坐标系上作图,应是直线。即若所作的图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律。 从m – 1/t2图中测得斜率K1,并用已知的h、r、g值,由K1 =2hI/ gr2求得刚体的I。

B.作r – 1/t图法:配重物的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砝码m和下落高度h为固定值。将式(3)写为:

r = K2/ t (5)

式中K2 = (2hI/ mg)1/2是常量。上式表明r与1/t成正比关系。实验中换用不同的塔轮半径r,测得同一质量的砝码下落时间t,用所得一组数据作r-1/t图,应是直线。即若所作图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律。

从r-1/t图上测得斜率,并用已知的m、h、g值,由K2 = (2hI/ mg)1/2求出刚体的I。

四 实验仪器:

刚体转动仪,滑轮,秒表,砝码

其中刚体转动仪包括:

A.、塔轮,由五个不同半径的圆盘组成。上面绕有挂小砝码的细线,由它对刚 体施加外力矩。

B、对称形的细长伸杆,上有圆柱形配重物,调节其在杆上

位置即可改变转动惯量。与A和配重物构成一个刚体。

C.、底座调节螺钉,用于调节底座水平,使转动轴垂直于水平面。

此外还有转向定滑轮,起始点标志,滑轮高度调节螺钉等部分。

双击刚体转动仪底座下方的旋钮,会弹出底座放大窗口和底座调节窗口,在底座调节窗口的旋钮上点击鼠标左、右键,可以调整底座水平。在底座放大窗口上单击右键可以转换视角。

滑轮(如图)

双击滑轮支架上的旋钮,会弹出滑轮高度调节窗口,在滑轮高度调节窗口的旋钮上点击鼠标左、右键,可以调整滑轮高度。

(秒表)

五 实验内容:

1.调节实验装置:调节转轴垂直于水平面

调节滑轮高度,使拉线与塔轮轴垂直,并与滑轮面共面。选定砝码下落起点到地面的高度h,并保持不变。

2.观察刚体质量分布对转动惯量的影响

取塔轮半径为3.00cm,砝码质量为20g,保持高度h不变,将配重物逐次取三种不同的位置,分别测量砝码下落的时间,分析下落时间与转动惯量的关系。(本项实验只作定

性说明,不作数据计算。)

3.测量质量与下落时间关系:

测量的基本内容是:更换不同质量的砝码,测量其下落时间t。

用游标卡尺测量塔轮半径,用钢尺测量高度,砝码质量按已给定数为每个5.0g;用秒表记录下落时间。

将两个配重物放在横杆上固定位置,选用塔轮半径为某一固定值。将拉线平行缠绕在轮上。逐次选用不同质量的砝码,用秒表分别测量砝码从静止状态开始下落到达地面的时间。对每种质量的砝码,测量三次下落时间,取平均值。砝码质量从5g开始,每次增加5g,直到35g止。

用所测数据作图,从图中求出直线的斜率,从而计算转动惯量。

4.测量半径与下落时间关系

测量的基本内容是:对同一质量的砝码,更换不同的塔轮半径,测量不同的下落时间。

将两个配重物选在横杆上固定位置,用固定质量砝码施力,逐次选用不同的塔轮半径,测砝码落地所用时间。对每一塔轮半径,测三次砝码落地之间,取其平均值。注意,在更换半径是要相应的调节滑轮高度,并使绕过滑轮的拉线与塔轮平面共面。由测得的数据作图,从图上求出斜率,并计算转动惯量。

六 数据分析:

A测量m – 1/t2关系

m – 1/t2数据表

数据处理

结论:转动惯量I=1.93914E(-3)千克*平方米

B测量r-1/t关系

r-1/t数据表

数据处理

结论:转动惯量I=1.98838E(-3)千克*平方米

七 小结

结论:两次实验虽然结果略有不同,但都客观上反应了刚体的特征,他与刚体的质量,质量相当于转轴的分布有关。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更能清楚地认识到刚体的转动惯量,并用

实验方法验证刚体转动定律。

误差分析:在实验中用了一些忽略计算,例如M与张力纸币可以忽略,砝码质量m比刚体质量小的时候有a<<g。

注意事项:测量m – 1/t2关系时r不要取得太小,导致不易观察。

八 思考题

1.课前思考题:

(1)本实验要求的条件是什么?如何在实验中实现?

砝码质量比刚体质量小得多时有a<<g。由于砝码质量有大有小,所以应该让刚体的质量尽量大。

(2)试分析两种作图法求得的转动惯量是否相同? 不相同。考虑误差的话实际公式是不一样的。

(3)从实验原理,计算方法上分析,那种方法所得结果更合理?

m – 1/t2图像更合理

2.课后思考题

(1)由实验数据所作的m-(1/t)2图中,如何解释在m轴上存在截距?

实验仪器之间的摩擦、空气阻力等。

(2)定性分析实验中的随机误差和可能的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秒表计时不准确。

高度测量不准确。

细线和底座不完全水平。

系统误差:砝码质量太大一直下落的加速度a太大不能满足a<<g的条件。

大物仿真实验实验报告_刚体的转动惯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