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之问的思考
时间:2025-05-01
时间:2025-05-01
对钱学森之问的思考
海 南 大 学
实践课程论文
题 目:
学 号:
姓 名:
年 级:
学 院:
系 别:
专 业: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对钱学森之问的几点思考 2012年 06月 15日
对钱学森之问的思考
对钱学森之问的思考
摘要:钱学森之问问出了中国式教育产生的诸多问题,中国式的教育现在已经难以跟上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正如经济发展一样,我们的教育也需要进行改革。现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记忆能力、担当意识的能力已经越来越差了,所以现代教育不能只注重在分数上,而应该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快速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贡献精神、以及勇于承担责任的能力。学校应该要根据学生的长处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
关键词:钱学森之问;教育;创新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给中国的教育界提出了一个艰难的教育命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头过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学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的人才”。
我们曾经以拥有辉煌灿烂的五千年的文化而骄傲,但是我们现在也以近代那段屈辱的历史为耻辱,造成我们耻辱的正是近代自然科技在欧洲发展,而中国在近代史上停滞不前的原因正是教育出现了问题,闭关锁国严重限制了中国与外国的交流,阻碍教育的发展。著名的李约瑟学者也曾经提出过相似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工业革命却没有发端于中国?而哥伦布、麦哲伦、正是依靠指南针发现了世界、用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用造纸术传播了欧洲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
“钱学森之问”,“李约瑟之谜”都给中国教育事业出了一大难题。中国应该直面钱学森之问,建立新的教育哲学和教育思想,需要形成新的教育发展战略和目标模式,需要推进以教育体制为改革中心的教育改革。
1钱学森之问的原因分析
1.1单一的考核评价系统抹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对钱学森之问的思考
在中国的教育里,分数是学生的一切,分数高意味着你的能力强,分数低意味着你的能力弱,所以学生们都是埋头苦读,以分数为重,完全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抽象理论的分析、讲解,许多课程实习或实验效果不佳,学生常常是“似是而非,蒙混过关”。这都直接导致了学生的高分低能。到了大学,许多学生像完成目标一样,每次都是以六十分为目标,有些学生的学习目的只是混文凭,连高分都谈不上。这就是考核过于单一带来的结果,中学只看老是所教的班级的升学率。大学大部分只取决于教师的科研工作量。
1.2素质教育没有得到深入贯彻
从高中就开始的文理分科使学生的全面性严重降低,大多数学生都是只注重一方面的发展。而在推行教育方针的过程中却是文理想通,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模式依旧是照旧。现在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局限于分数的高低,而忽视了学生的“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1.3中国的师生比例决定了教育必然是粗放性的教育
由于学生扩大招生,中国的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度,人才变成批量化生产,师生比连年下降,虽然整体教育在上升,但是也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降。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深刻的体会到了,现在的班级越来越大,慢慢的从小班上课逐渐走向大班上课,导致老师没法照顾到每个学生,任由学生自由发展。
1.4教育的商业化导致学校失去了教书育人的本色
现在的大学都在不断扩招,扩大招生量以谋取更多的收入,而学校在改善学校的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方面明显滞后,导致现在学校的教学工具比较落后,教师队伍则相对显得更少,班级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上课质量严重下降。
从上面看来中国的教育的却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改革开放第一个10十年即1989之后,邓小平就曾经说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失败的事教育”有鉴于此,我想对中国的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2改革教育的建议
2.1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过去我们队人才的培养,特别容易用一个标准化的模式来衡量人才,用考试分数、用学历证书来衡量人才,今后要改变这种情况,要树立人人成才,多样化
对钱学森之问的思考
人才的观念。要进一步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和人才评价制度。要有多种人才评价的方式,要克服唯学历、唯分数评价人才的方式。这样我们才能形成一个好的培养人才的社会环境,使各级各类人才能够涌现,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首先要创新人才培养新观念。要从不重视人的智力开发 …… 此处隐藏:134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第9章 土木工程索赔基本理论
下一篇:谈中西戏剧审美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