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2019-2020学年语文七上期末模拟质量跟踪监视试题(3)
时间:2025-04-06
时间:2025-04-06
江苏省无锡市2019-2020学年语文七上期末模拟质量跟踪监视试题(3)
一、选择题
1.下列对课文中有关语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对失去美好事物的伤心。
B.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因主观臆断致猫死亡,而内心后悔内疚。
C.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这只猫是因为“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D.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的愤怒。
2.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伊索寓言》的作者是伊索,古希腊人,《伊索寓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最成熟、最完备的寓言集。记载了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是动物故事。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
B.《女娲造人》作者笔下的女娲既是神,有非凡的能力,又有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告诉我们人生来就有贫富贵贱之分,那些富贵人是女娲亲手捏成的。
C.《天上的街市》作者借助联想和想象描绘天街的美好图景来寄托自己的理想,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且坚信光明一定到来。
D.《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由战国时期秦相吕不韦所编写。
3.填入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______,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A.儿子毕竟幼小,虽然很胖
B.儿子毕竟很胖,即使幼小
C.儿子尽管很胖,毕竟幼小
D.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
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听女儿说出这么贴心的话,王女士泪流满面。
B.奶奶问了我在广州过得好不好、还记不记得爷爷之类的。
C.他兑现了曾经对妹妹伊丽莎白许下的诺言。
D.我爱这只小企鹅,就像爱我自己的孩子一样。
5.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躺跑,捉几回迷藏。
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翠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C.舒活舒活筋骨,抖搂抖搂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D.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二、名句名篇默写
6.(1)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论语》十二章)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不必说碧绿的菜畦,______,________,紫红的桑椹。(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达诗人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6)《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用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荒凉、凄冷的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7.《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净沙是____ ,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2)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
3)这首曲中的“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4)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游子”,“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6)对《天净沙秋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氛围,衬托游子内心的哀伤。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则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D.末句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直接抒情,抒发了长年漂泊的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四、综合性学习
8.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典名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出一期名为“走近四大名著”的班刊,请你根据要求做好以下工作。
(1)班刊准备用下面两则材料来说明目前中学生的阅读现状,请你为此文补全题目,要求概括出这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