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发布时间:2024-11-17
发布时间:2024-11-17
2009年语文试卷分析
总体情况:
2009年语文试卷的几大板块和分数的安排基本按照2008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的样式。考试内容包括“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阅读、写作”三大块。其中:语文积累35分,约占全卷的23.33%,阅读55分,约占全卷的36.67%,写作55分,约占全卷的36.67%,卷面分5分,约占全卷的3.3%。三大版块分数设置合理,试卷结构科学,难度适中,有利于对学生各种综合能力的全面考查。可以说2009年的语文试卷在总体框架与分值分布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只是在每个部分之中有一定的变化与创新。
第一部分: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作为语文试卷的考查基础,历来是摆在第一部分的。2009年的语文卷也不例外。分值为35分,约占全卷的23.33%,可以说这一部分对于学生基础能力的考察还是非常重要的。相对于2008年的试卷,2009年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变化与创新。分值的分布也有了一定的改变。
1. 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
诗词的积累与考察是语文的基本要求。相对于2008年的古诗文默写,在分值上没有变化仍然是10分但是在考察内容的方向上则有了很大的改变。2008年的古诗文默写时代跨度较大,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清朝,可以说对于各个时代都有涉及,考察的是学生积累的面。而2009年的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在所给材料写出上下句的6题中,有4题是集中于唐宋时代的作品。唐诗宋词作为我国古代诗词发展的巅峰,集中考察唐宋名句体现出命题者从对于学生积累的面转变为积累的深。希望通过对于唐宋诗词的侧重加强学生对于经典的赏析。在全文默写方面由2008年的单篇默写转变为“二选一”的方式。杜牧的《赤壁》或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两篇中选择一篇,虽然加大了考察的难度,但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可选择性,体现出命题者的一种人性化色彩。
虽然命题的方式有一定改变,同时在整体难度上有一定的降低,但是对于学生的古诗文积累的学习仍然必须要再抓住重点诗词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的扩展,在广度与深度两方面同时扩展。
2. 语段综合训练
2009年的语段综合训练的素材选取采用的是文段式材料,而不是08年的诗歌材料。分值由2008年的13分降低为9分,同时难度也有所降低。在这一部分当中主要考察了学生的汉语基础知识。如字形字音、工具书的使用、错别字的订正以及结合情景分析字词含义的能力。总体来说相对于2008年的语段综合训练方面难度明显降低,未出现学生自我再创造的题目。 主要的难点在于结合情景分析字词的含义。“听雨危楼”中,“危”的意思,“独步林蹊”中,“步”的意思。主要是考察了字词的引申含义以及特殊含义,是对于学生语言感觉以及分析能力的考察。但总体来说难度不高。
虽然难度有所降低,但是我们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仍然要继续加强对于片段的分析与理解能力。段落中字词的特殊含义等等都是需要着重训练的方面。可以说语段综合训练是阅读的基础,如果语段综合训练方面没有很好的进行,那么在阅读题方面也无法取得很好的成绩。
3. 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对名著的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的课外积累情况。2009年的试卷中对于名著阅读的考察主要是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和《格列佛游记》。考察的题目都是基础题目,是对于阅读的情况的一个基本了解,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要求。
对于名著阅读的要求在很早以前就写入了教学大纲,但是在中考中正式出现还是很少见,主要考察难度并不高,集中考察学生是否真正进行阅读,阅读是否有效。在教学当中需要加强对于课外阅读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同时也需要注意仅仅看看故事梗概,或翻翻名著导读,背背作者和主人公的名字,这些急功近利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必须沉下心来品读名著,品味细节。在教学中,需要严格杜绝学生那种泛泛而读,急功近利的阅读名著法。这样的做法不仅无法达到真正的阅读提高,更可能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
4. 应用文能力训练
这一题主要强调学生的语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尤其注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分值为12分,可以说是第一部分当中分值最大的一道题目,主要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一次对于“我与文明同行”座谈会活动中的应用文写作来考察学生的应用文能力。
主要涉及到应用文标题的制定、语言的精简、病句的修改、文章整体协调的修改以及学生自我创造能力的考察。
总体的考察方向与内容与2008年的应用文能力训练相同,主要难点在于最后一道应用文写作。相对于2008年的应用文写作,这一次的应用文写作则是在材料之外给予了同学们一个特定的条件,在条件中进行写作。没有字数的要求,这就需要同学们自己进行掌握,在总体的难度上有所加大。可以说是语文基础能力的一次集中考察。
第二部分:
2009年的阅读理解方面选取的阅读材料与2008年相比在文体上更为丰富。2008年更多的是偏重于散文的阅读而2009年的阅读部分则是由咏物散文(叶孟《枫叶礼赞》)、说明文(苏宗棋《最具生命力的四大海洋生态系统》节选)、议论性文言文与诗歌比较阅读三部分组成。选文的范围丰富,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兼顾感性与理性。与2008年相比,整体的阅读难度有所降低,学生更容易进行阅读与分析,但是在阅读考点方面涉及的面仍然较广,在做题的过程中仍然需要注意。
如阅读(一)叶孟《枫叶礼赞》(22分)
5.从上文看,枫叶有哪些特征? (4分)
6.作者写秋冬之交的萝卜另1用《董西厢》中的警句,各有什么用意? (6分)
7.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分)
8.作者笔下的枫叶有什么象征意义? (3分)
9.本文是围绕枫叶展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行文思路。(3分)
虽然整个文章的阅读难度有所降低,但是在题目的设计方面则更多的是倾向于分析理解的方向。考察的知识点包括:文章信息的筛选、散文形象的分析鉴赏、语言运用的表达效果、托物言志类散文象征手法的运用以及对文章结构思路的梳理。所有的问题都是依据文章的内容,进行自我理解与分析给出答案的。命题者着重强调了学生自我思考与总结的能力,在简单易懂的文章基础上,调动学生的能力挖掘深层次的内涵。有利于引导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
阅读(二)苏宗棋《最具生命力的四大海洋生态系统》节选,则是一篇说明文。相对于2008年着重强调散文阅读,2009年的阅读当中加入的说明文则是考察学生对于理性思维与逻辑
分析概括能力的掌握。整个问题的涉及都是通过全文当中的内容进行总结与概括,以及说明文说明方法的应用。总体难度较低,考察了学生能够对于说明文的整体把握。强调学生的阅读仔细程度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阅读(三)是孟子《鱼我所欲也》(节选)与《过零丁洋》的比较阅读。这种比较阅读的题型较为新颖,讲古诗与文言文散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考察了学生对于古诗与文言文的概括与分析能力。但主要的考察方向仍然没有改变,集中于文言文字词的理解,以及简单的翻译能力。但17题与18题则是考察了学生对于断句的能力以及比较两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考察了句读与古文的概括能力。与08年相比降低了对于古文的自我发散考察,加强了对于文章本身内容的理解能力的考察。可以说阅读(三)是整个2009年阅读板块的创新之处,新颖的阅读方式与传统的出题思路相结合,做到了稳中有变。
2009年的阅读主要考察了学生对于多种文体的阅读理解能力,虽然总体的文章阅读难度有所降低,但是考察点并未因此而减少,考察难度也并未因此而降低。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多种文体的阅读,同时各种文体的特点与分析方式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对于阅读
(三)这种创新的阅读方式不必有畏惧心理,只要拥有充分的基本功,理解文章的含义与主旨都可以顺利的进行解答。
第三部分:
2009年语文试卷采用命题式作文题目《师生之间》,采用命题作文直接消除了考生对于作文命题的思考难度,但是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住了考生自我发挥的范围。采用命题作文也体现出了安徽省所提倡的“不设审题障碍,让所有考生有话可说,保证让考生正常发挥作文水平”的主题。与生活非常的贴近,紧密联系生活,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写得出来。由于与生活非常的贴近在容易写出内容的同时,容易落入俗套,平淡无味的作文容易出现。在写作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需要依靠小事情,以小见大,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文章当中。写出考生自己对于师生时间的关系的见解或者事件等等。
在作文的要求方面同样采用了一种开放式的原则,不仅是语言上的开放与自由,同样在文体方面也没有限制,最大可能的放开对于考生的束缚。这样给考生在写作结构方面的发展留下了空间,但是要注意仍然要以自己可以驾驭的文体为主,不能为了追求新奇而过分的运用罕见的写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