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对中国的影响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板块运动与巨地形格局的形成对中 国环境演变的影响
主讲:杨金平 组员:周银安
李进华 谭起春
杨百合
青藏高原的隆起与现代地貌轮 廓的形成
一、青藏高原简介
青藏高原中国最大的高原,世界平均海拔 最高的高原。大部在中国西南部,包括西 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云南 的一部分。整个青藏高原还包括不丹、尼 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 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总面积250万 平方公里。境内面积240万平方公里,平均 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和“第 三极”之称。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世界屋脊
二、青藏高原的形成
两个板块相挤压就会形成山峰,并不断隆 起
世界板块运动
板块的运动
青藏高原的形成是印度板块和欧亚 板块碰撞导致
青藏高原的形成
1、大约在距今2.8亿年前,地球上的海陆分 布格局与今天完全不同。那时,在冈瓦纳 古陆的北部与欧亚古陆的南部,是一片规 模巨大的古海洋——古地中海,地质学家 也称它为“特提斯海”。当时的古地中海 面积非常大,它不仅覆盖了整个中东以及 今天的印度次大陆,就连中国大陆和中亚 地区,也几乎全被古地中海浸漫
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 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 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 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 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 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 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 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 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 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 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整个地势宽展舒缓, 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 湿润,丛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 喜马拉雅运动。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 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 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抬升都使 高原地貌得以演进。距今一万年前,高原 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 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
二、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的影响
1、青藏高原隆起强烈地改变了大气环流, 中国的大西北地区从此在干旱的内陆 西风 气流的控制之下,降雨减少而蒸发量却上 升,所以生物生存条件逐步丧失, 地表裸 露成为巨大的风蚀区,千百万年来在西风
的输送下,面积达27万平方公里 的黄土高 原终于形成。在暴雨的冲刷下,黄土进入 黄河干支流,黄河又进行接力 输送,河套 平原、汾渭谷地和黄淮海平原就是这样形 成的。
青藏高原在中国的位置
2、青藏高原对中国成矿条件和矿产资源 分布的不利影响
中国人均资源少,地区差异大,地质时期 由于青藏高原的强烈隆起,导致成 矿条件 不好。贫矿多富矿少,共生伴生矿多单一 矿少。今天中国不仅人均矿产资 源少,而 且开发利用的技术也复杂,成本也相应地 高居不下。中国地形呈三级阶 梯状,交通 阻隔大开发成本高,唯一的有利之处是因 此水能蕴藏量大,但是开发 成本不低。
2、 矿产资源与人口重心分布严重脱离 我国江南地区在行星风系上属于副热带高压带, 一般而言应该是干旱荒漠景 观。但是由于地质历 史时期青藏高原的强烈隆起,改变了大气环流, 原来雨量丰 沛的北方地区因此变冷变干,南方变 得湿润适合于农业,因此导致我国的人口重 心, 与地质时期形成的矿产资源分布严重脱离。 能源运输困难和成本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制约因 素。大秦铁路是我国北煤南运的 主要通道之一, 经过电气化改造以后,年运力仍然不到1亿吨。第 二条北煤南运的 铁路通道朔黄铁路又在规划之中。 北煤南运和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之所以不可避免, 就是因为资源分布与人口 分布脱节造成的。
三、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地貌轮廓 的影响1、青藏高原是我国新构造运动最强烈的地区, 其大幅度整体断块抬升是第四纪我国环境 演变中最突出的区域性事件。
下一篇:第6章 计算机网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