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2024-11-17

(一)填空式默写

3、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4、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

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

昂视 ,神情与苏、黄不属。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

9、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

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1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

1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1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17、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

(二)理解性默写

第21课《桃花源记》 陶渊明

1、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句子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第22课 短文两篇 刘禹锡

《陋室铭》

2、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道出荷花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落尘俗的品格。

3、描写莲的形象,先用衬笔,其中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是一般映衬,菊和牡丹是

重点映衬,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第24课《大道之行也》

3、全文总结性句子是“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鳏寡孤独”“夜不闭户”

《望岳》杜甫

1、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的诗句是“岱宗复如何,齐鲁青末了。”

2、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

晓。” 4、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的雄心和气概的哲理

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

1、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出望中之所见,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

感情。 2、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

3、诗中的拟人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忧国思乡的诗句是“烽火连三

月,家书抵万金。” 5、悲己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杜甫

极其概括、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说明

当时战争惨烈的诗句是“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最能概括凄惨情景的诗句是“存者

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说明当时兵役苛酷的诗句是“三男邺城戍。”

第26课《三峡》 郦道元

1、描写春、冬最具有特色的句子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描写夏最具有特色的句子是

“夏水囊陵,沿溯阻绝。”描写秋最具有特色的句子是“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4、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

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第27课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1、文章首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点题,表达欲与友人交流山川美景的感受。

2、描写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直抒胸臆句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1、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抒发作者心情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第29课《湖心亭看雪》 张岱

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

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写诗人早晚躬耕的句子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表明自

己归隐决心的句子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王维的《使至塞上》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诗人通过想象来描绘长江之景的句子是“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

流。”诗人通过长江之水的描写来抒发自己思念之情的句子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陈与义的《登岳阳楼 其一》一诗中顾影自怜,饱含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的诗句是“白头

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与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万方多难此登楼”(《登楼》)意境相似的诗句是“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二、课外古诗、词、文背诵默写

1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长歌行》汉乐府

2、诗中通过描写鲜明的色彩来表现春季无限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句子是“青青园中葵,朝露

待日。”

3、诗中暗示美景不是永恒不变的,从而隐喻时光一去不返,人的寿命有限,要倍加珍惜时

光之意的一句是“朝露待日晞。”

4、借题发挥,描写阳光普照,万物欣欣向荣的诗句是“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5、诗中通过写季节的变化,隐喻人们要珍惜大好春光的诗句是“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野望》 王绩

1、诗中通过描写傍晚景色,表现诗人彷徨寂寞之情的诗句是“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2、诗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寂寞的诗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交代牧人、猎者遂愿而归,收获颇丰的诗句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诗中透露出诗人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之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

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1、诗中借鸿雁南飞,秋季已至,来表达诗人思归之情的诗句是“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2、诗中表现诗人欲归不得的抑郁之情的诗句是“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3、诗中借“乡泪”、“归帆”表达旅人睹物伤情,思念故乡的诗句是“乡泪客中尽,孤帆

天际看。”

6、诗中交代家乡的位置而自然成对的诗句是“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1、诗中运用对偶修辞,表现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色诗句;描写洞庭湖迷蒙、浩瀚,面积

广大,充满活力的诗句是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表现诗人渴望援引、不甘寂寞,表明作者祈望出仕而不能报效君主心怀内疚的诗句是“欲

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7、表明诗人无职可做,寂寞无依之情,想投身仕途而又无人

举荐的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 崔颢

1.诗人从传说入笔,虚实结合手法描写景物的诗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能够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的诗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诗中情景交融,触景生情引发无限的怀念家乡的惆怅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友人》 李白

1、诗中交代送别地点及环境的句子是“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2、诗中借马的萧萧长鸣,表现友人不忍离去的诗句是“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诗中比喻友人离家远游,行踪难定的诗句是“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4、借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诗人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的诗句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秋词》 刘禹锡

1、描写秋景能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诗中运用鲜明对比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观点的句子是“自古逢秋悲

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歌颂秋天新内涵的句子是“我言秋日胜春朝。”

《鲁山山行》 梅尧臣

1、诗中道出群山高低起伏及自己情趣的诗句是“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2、诗中表明山景让步欣赏不够,目不暇接的诗句是“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3、诗中描写秋天空野自然之趣的诗句是“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4、诗中表明山中人烟稀少,游者离山村较远的诗句是“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溪沙》 苏轼

1、写作者虽到老年,仍具有积极、乐观精神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2、词中表明环境清新优美、淡雅宁静的词句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3、词中使人振奋,且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的词句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5、表达作者积极乐观豁达胸襟的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3、诗中表现诗人至死不忘报国决心的句子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4、诗人借梦境表达自己戍边志愿的诗句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第二部分古诗、词、文阅读理解

第21课《桃花源记》 陶渊明

陶渊明,晋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1)线索:以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

寻,贯穿起来。(2)顺序:时间先后顺序

缘:沿着。 穷:穷尽。 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 异:诧异。

豁然:开阔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交通:交错相通。

黄发:老人。 垂髫:小孩。 怡然:喜悦的样子。 并:都。

具:详尽。 咸:都。 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志:动词,作标记。 志:名次,标记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 寻:不久。 津:渡口。 “要”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2、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

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3、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

答: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答: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6、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答: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第22课《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二、词语解释

名:出名。 灵:成为灵异的水。 斯:这。 德馨:美好的品德,馨,香气。

丝竹:借代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乱:使 乱。

案牍: 案,文书,案卷。 牍,公文。 案牍是官府的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何:什么。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

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

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

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

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简答

2、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你能看出当时的现

实是怎样的吗?

答: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欢作乐。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答: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爱莲说》 周敦颐

蕃:多。 濯:洗。 妖:美丽而不端庄。 蔓:长枝蔓。 枝:动词,长枝节。

独:只,仅。 濯:洗涤。 妖:妖媚。 益:副词,更。 植:树立。 亵:亲近而不庄重。

鲜:少。 宜:应当。

三、简答

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

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3、文章中“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这些具

体特征代表了莲花的哪些可贵品质?

答:代表莲花的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

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第23课《核舟记》魏学洢 可:大约。 许:上下。 曾:尚,还。 盈:满。 简:挑选。 修狭:长而窄。 “诎”同“屈”,弯曲。“衡”同“横”,横着。 比:靠近、挨着。历历:分明可数的样

子。 若:像。 了了:清楚明白。 峨冠:戴高高帽子。 为:是。 奇:零数

2、舟尾横卧一楫

翻译:船尾横摆着一支橹。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翻译:原来是挑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刻成的。

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翻译: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的(名种事物的)形象,名有名的情态。

9、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翻译:他们相互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画卷的衣褶中。

第24课《大道之行也》 选自《礼记》

与(jv):通“举”举荐,选拔。 亲:以 为亲。 亲:亲人、父母。

3、不独子①其子②。①子:以 为子。②子:子女。 分:职分、职业。

恶:憎恶。 乱:造反。 贼:害人。 作:兴起。 是:这。 大同:理想社会。

归:女子出嫁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翻译: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

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

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有归宿。

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翻译: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

力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翻译: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

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第25课 杜甫诗三首 唐 杜甫

一、作者及作品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

家的仁政思想。 他的作品“三吏”、“三别”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新安吏》、《石壕吏》、《潼关

吏》合称“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合称“三别”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

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他的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

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二、诗歌赏析

1、《望岳》

这首诗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阴阳割昏晓”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

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造化钟神秀”一个“钟”字,将大自然拟人化,写得格外有情:大自然将神

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了近望泰山的神奇秀丽。】

2、《春望》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

下,章法分明。

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

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深”:表面写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饱含了忧国之

情。“搔”:时局动乱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

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难以胜簪了。这一细节含蓄而又深

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3、《石壕吏》

《石壕吏》是被誉为“诗史”的杜诗的代表作之一。这首五言古诗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

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感情。

第26课《三峡》 郦道元

二、词语解释

自:从,由。略:完全。阙:通“缺”空缺。

至于:到了。襄:漫上。溯:逆流而下。阻绝:断。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虽:即使。奔:这里指飞奔的马。御:驾。湍:急流的水。 漱:冲刷

自:如果。非:不是。自非:如果不是。曦:阳光,这里指太阳。至:到。 霜旦:下霜的早晨。属:连接。引:延长。属(zhǔ)引:接连不断。三声:几声。

四、简答

1、文章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章结尾哪一句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答: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引用渔歌作用是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

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4、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答: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

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6、文中提到了巫峡,另外两峡是什么峡?

答:瞿塘峡和西陵峡。

第27课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二、词语解释

交辉:交相辉映。 时:季。 俱:都。 歇:消散。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颓:坠落。

竞跃:争着跳跃。 欲:将要。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三、句子翻译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翻译:巍峨的山峰直插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翻译: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五、简答

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言外之意是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只有自己才会欣赏这种奇境。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

仰慕之情,又抒发了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以及自我欣赏、自鸣得意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二、词语解释

念:想到。遂:于是。至:到。相与:共同,一起。但:只是。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 户:窗户。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4、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了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答: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清,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第28课《观潮》 周密

一、词语解释

既望:农历十六。方:当 时。倏而:突然、略:一点点。逝:去,往。文:画着文采。 溯迎:逆流迎着潮水。 沃:因水淋洗。 履:踩。 干:岸。

6、作者对潮水的描写由远而近,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绘,请用原文回答。答“仅如银线”“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三、简答

作者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答:从侧面对潮水的形象做补充。与前文照应,加强读者对海潮雄伟的印象,为下文作铺垫。 第29课《湖心亭看雪》 张岱

一、词语解释

是:这。定:完了,结束。拿:撑,划。毳:鸟的细毛。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焉:哪里。更:还。 强:痛快。 白:指酒杯。

1、东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

写了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意愿没有被违背,暗含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社会污浊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是全诗的主旨。“愿”,具体指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一切艰难,与此相比,都变得微不足道。而自己做到了“愿无违”,也是颇值得自我欣赏的。】

2、王维的《使至塞上》

⑴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被排挤出朝庭的幽微难言的伤感和怨愤。

⑵“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这两句话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它有画一样的构图,层次很丰富,它有画一样的线条,它在色彩上也很丰富,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

4、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陈与义的《登岳阳楼》(其一)

诗歌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ōu)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⑴ “万里来游还远望,三年多难更凭危。”这两句诗,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⑵“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一句是全诗写景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表现出作者的惆怅之情。

一、《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作者:鲁迅 回忆性散文

2、《朝花夕拾》书名的含义:早上的花,晚上捡拾起来。

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文字中透视出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作品目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

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

二、《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作者:老舍 长篇小说

3、故事梗概: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祥子来自农村,如同骆驼一样健壮,坚忍。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拉洋车,原本想凭借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但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最终以惨败告终。

祥子:起初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后来成了麻木、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刘四:残忍霸道。 虎妞:大胆泼辣。无情地批判了“不让好人有出路”。

三、《钢铁是怎样炼成》─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

3、 内容:小说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塑造了保尔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保尔当过童工,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保尔在双目失明下,仍不屈服,毅然拿起笔,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最终践行了自己为理想而献身的诺言。

4、艺术特色: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 为长篇小说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