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发布时间:2024-11-17
发布时间:2024-11-17
第八章 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学习目标
掌握 SLE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 注重心理护理、皮肤护理
1. SLE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治 疗要点、护理评估。 理解
2. SLE健康指导。
了解
SLE病因、发病机制、病理。
病例导入
病人,女,32岁。关节痛2年,下肢肿半年, 发热、全身浮肿伴尿量明显减少2个月。检 查:T38.1℃,P112次/分,R28次/分, Bp100/60mmHg,面部有蝶型红斑,双侧手 掌、足底可见片状红斑,肾功能检查异常, 抗核抗体阳性,抗双链DNA抗体阳性,抗Sm 抗体阳性。初步诊断为:SLE
病例导入
结合上述病例请思考: 1、为什么诊断该病人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2、面部蝶型红斑、肾功能检查异常与 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关系吗? 3、如何对该病人进行治疗、护理?
概
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多因素参与的、
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特异性自身免疫性
结缔组织疾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免疫耐受的终止和破坏导致大量自身抗体 的产生是根本原因。 抗核抗体(ANA) 是最主要的自身抗体,主要分 为: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RNA-非组 蛋白性蛋白抗体、抗核仁抗原抗体; 许多患者血清中还存在抗血细胞,包括红细胞、 血小板、淋巴细胞的自身抗体。
(一)病因
1.遗传因素 2.性激素因素:雄激素似有保护作用,雌激 素有助长作用。 3.环境因素:紫外线、感染、某些食物、某 些药物引起。 4.免疫异常因素:B细胞活动亢进
(二)发病机制
组织损伤机制
SLE的组织损伤与自身抗体的存在有关,多 数内脏病变为免疫复合物所介导(Ⅲ型变 态反应) 主要为DNA-抗DNA复合物所致的血管和 肾小球病变; 其次为特异性抗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 自身抗体,经n型变态反应导致相应血细胞 的损伤和溶解,引起全血细胞减少 (pancytopenia)。
组织损伤机制
抗核抗体并无细胞毒性,但能攻击变性或 胞膜受损的细胞,一旦它与细胞核接触, 即可使细胞核肿胀,呈均质一片,并被挤 出胞体,形成狼疮小体(苏木紫小体), 为诊断SLE的特征性依据。 狼疮小体对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有趋化 作用,在补体存在时可促进细胞的吞噬作 用。吞噬了狼疮小体的细胞称狼疮细胞。
狼疮细胞
目前这一检查方法很少应用,已逐渐被抗核抗体检测等临床 上敏感的试验来代替。
三. 病理
狼疮小体,诊断SLE特征性依据 洋葱皮样病变,小A周围纤维组织增生 狼疮性肾炎,SLE患者均有肾损伤
SLE病人阴天外出不遮挡皮肤或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