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导学案设计(终稿)
发布时间:2024-11-12
发布时间:2024-11-12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教学进度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课标》对进入第三学段(5-6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新的目标。教材编写者认为,理解这些目标,既要基于前两个学段的水平,又应把它们看成一个需要
经过两年努力实现的学习任务。第九册教材是给刚刚进入第三学段的学生使用
的,教师只有瞻前顾后,熟悉前两个学段的教学目标,熟悉前八册教材,同时
大略翻阅一下六年级的教材,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好第九册教材。第九册教材秉
承了前八册“培养兴趣、文化积累、学会学习、整体推进”的总特点,从选编
课文、设计活动、安排练习等各方面拓宽并深化了学习内容。第九册共10个单元,单元主题分别为:马、奇观、变化、韵味、水、方法、危急时刻、面对错 误、礼物、家园的呼唤。 一、关于单元数量
第五册到第八册(中年段)每册都有12个单元,进入五年级(小学高年段)
后,为什么单元数量减少呢?这是因为,第一,课文内容相对加深了,要求提
高了。表现在:
(一) 课文内容时空跨度加大,涉及的问题广泛。
(二)课文文化含量增大。比如,《中国一日》通过中国一天经济生活的
几个数字,引导人们思索改革的意义和困顿等深层次的问题。
(三)比较前几册,文章体式的多样性更突出,而童话和儿童故事则减少
了。
(四)要求提高了。比如,前几册在学习现代文的基础上对照学习古文片
断,从第九册开始,则以学习古文为主,对照学习现代文。
二、关于体例
九册每个单元依然由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以保持教材的连贯性。但是有四点比较明显的变化。
(一)“语文天地”中不再安排“日积月累”,改为每篇课文后面有一栏“日积月累”,而且内容较少。这些词句并非如前几册那样表示保底的学习内容,而只是象征性地提示要注意在阅读中积累字词句。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这是因为,第一,前四年已经学习了读写中最常用的2500字,积累了不少词语、句子,学习了诸如多音字、同音字、多义词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在阅读和写作的大量实践中反复深入地学习它们,学会运用它们,更好地发挥它们的工具作用。第二,随着学生的成长,每个人的心理词典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差异,假如硬性地安排统一的学习内容,某些学生就可能遗漏应该学习的内容,另一些学生又可能耗费时间学习已经掌握了的内容。第三,经过前四年的学习,学生应当培养起喜爱阅读、主动阅读的习惯,又学会了摘录的方法,熟读背诵名作应该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所以教材中不再指定课文外要背诵的名作和名言警句了。
(二)教材不再单独列写字表,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首先,如上所说,写字应当与书面表达紧密结合,单独列表则引导师生单独训练写字,缺乏学习的动力和针对性,又增加师生的负担。其次,在第一学段(二年级)结束时,学生已经学会了独立识字,经过第二学段两年的练习,应当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当他学会“认”一个字的时候,也应当能够知道怎么学会“写”这个字,“认写分流”的理念仅体现在会“认”的数量大于会
“写”的数量,而不应当在能力方面存在差距。故此,教材不再分列“认字表”和“写字表”,而笼统地提“生字表”。
第九册“语文天地”里面,分散的双基练习减少了,有三个单元(即第三单元“变化”、第六单元“水”和第十单元“家园的呼唤”)的“语文天地”只有三个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样安排,体现了如下理念:
第一, 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活动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 加强综合性,学生要在活动中听、说、读、写,观察、想象、检索,合作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
第三,六年级教材安排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九册、十册各安排三个,学生做尝试性学习,与六年级形成发展的梯度。
三、关于识字、学词和练句
教材非常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是怎么抓基础知识的学习,思路却与以往不同:
(一)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
对于识字学词练句,学生已经学会该做什么、怎么做了。学了就要运用,在运用中继续体会,“用进废退”,学生自己不练习独立学习,由教师拖着学生跑,不但加重师生的负担,而且会把原来学过的东西也忘掉了。所以,务须要求学生带字典或辞书进课堂,每课书、每个单元都要像对待以往的作业那样检查学生的摘录笔记。还要组织学生交流,通过交流查漏补缺。教材的相关指导可以查二年级下第11单元,三年级上有关的金钥匙。
(二)密切联系实际
错别字、病句的问题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课堂上无论交流什么,都要挤出时间可能让学生写出来,哪怕写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也比光说不写强。写完及时在全班范围内清查错字病句,再写。每次习作(包括自读的笔记、日记),都要组织学生首先检查错字病句,自己认为没有错误了,请别人检查,然后再交给老师批阅。
(三)教师有所作为
学生自主学习,并非否定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在学习字词句方面还是需要老师指导的:
1.提出目标。例如,61页“金钥匙”提出了错别字率要小于1 %的要求。这个比例数,应当成为每个学生要求自己实现的目标,想方设法一定要达到。老师要从激发兴趣、教会方法、培养习惯等方面帮助学生实现这个目标,把他们的努力过程记录下来,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第七册第12单元最后有一个丁丁的个人总结,总结了预防错别字的常用方法,请老师们带领学生复习,不断实践。
2.四年级学习摘录笔记的时候,学生知道了要摘录生字、新词、重要的句子、优美的句子,但是“知道”还不等于“会”,更不等于摘录得恰当。教师应安排一定的教学时间,组织学生交流、评议,使学生逐渐体会到应当画出哪些字词句。以往这个工作是由教师做的:老师画出生字新词,自上而下地指令学生学习,学生被动地画词、抄写、做题,效果不好。只要辅导到位,这件事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做。
3.加强检查。以往这件事也是单向进行的:老师出题学生做,老师判,学生处于被动受审的地位。我们提议由学生出题、学生判,老师可以印发一些题
型供学生参考,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创题型。为了保证学生自检的可信度,可以背靠背评阅,可以封卷两人一组评阅。检查的方式应当多种多样、生动活泼,例如举行类似知识竞猜那样的抢答、打擂台、百词大赛等,使检查评价的过程,也变成学习的过程。
总起来看,教材在基础知识学习方面,二、三、四年级有三个大的飞跃,九册应提新的要求。希望教师们抽时间把前面的教材熟悉一下。
以上谈的是教材抓基础知识的思路。除了这些,五年级还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是书法欣赏。汉字是一门艺术样式,这是它与世界上其他文字区别的显著特点之一。欣赏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具有重要作用。
教材在这方面有比较系统的安排。一年级写字重在掌握字的结构、笔画和笔顺。二年级着力培养学生培养揣摩汉字的习惯,练习写好字的间架结构。三年级开始引导学生注意写字的章法,即把横行的字写好。随着运笔逐渐熟练,教材还通过丁丁冬冬的对话提出了书写速度的要求。三年级开始,又加入了毛笔字的练习。五年级设计了书法欣赏的活动,还特别安排在“韵味”单元,意在通过欣赏书法韵味,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六年级“岁寒三友”单元还设计了举办书画展览的综合性活动 编写者追求的,是让学生把字写对、写好、写快。
五年级仍然应继续抓培养揣摩、模仿的好习惯。建议教学时,多组织生动有趣的书法欣赏活动,比如发动学生搜集名家字帖,在自己生活范围内拍照、拓写匾额、题字,定期在班级内轮换展品,举行展览;还可以在课前两分钟发
言的时间里,指定专人讲大书法家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组织书法评议时,有意识地多用“韵味”一词。教师不要过多地讲解书法规则(汉字书法原本没有系统的规则,主要是感受体会),也不要简单地让学生临摹。教材展示的是古代书法家的作品,毛笔字。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硬笔书法,但一定要书法好,而不能只是名气大。
书法欣赏的活动可以一直做下去,每次不必占用太多时间。
二是常用偏旁连笔。随着学生对“写”字需要越来越多,一般学生都希望学些连笔字,以加快书写速度,而且自我觉得连笔字更靠近中国书法艺术。但是教材不教,课堂不讲,造成许多学生虽然硬笔楷书基础不错,但连笔字横七竖八,自造现象严重,影响了交流表达。比如转着圈写“口”,或者合并为一竖折、二横折两笔。为了纠正写字方面产生的这个问题,同时也为了使书写教学更适应实际需要,九册教材42页右下角呈现了9个常用偏旁的连笔写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描红、仿写,并允许学生实际运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其他常用偏旁或独体字的写法,但应以学生自愿为前提,不应增加学生负担。
这项练习超标,可不做。即使做,也应适度,小学生首先应打好楷书的基础。
三是对对子。节奏性强、讲究对称美是汉语的特点,对对子可以使学生体会汉语的音律美。对对子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体会词性,理解句法,等,比起单纯地搞语法教学要生动有趣得多,所以对对子自古以来是汉语文教学的常用方法。
建议教学时:第一,加强对对子的欣赏。比如从学过的古诗中撷取精彩的联句,指出成语、俗语中的对子,从文物景点、在节日时寻找对联。组织学生交流,
反复诵读。第二,二字对、三字对是保底要求,四字对、五字对、六字对、七字对任意做,注意不要太难。第三,开始时不必全班铺开,把先开始做的拿来,大家讨论做修改,使对子尽量有意境、有韵味,然后诵读、抄写,在激发起兴趣之后再鼓励每个学生尝试做一做。
这个练习活动可以细水长流地做,作为学词、练句的一种方式。
学段:小学 年级:五年级 学科:语文 单元:第一单元 单元主题:《马》 课型:讲授课 主备学校:大城小学 主备人:袁晓花 初审人:张志军 终审人:吴海 合作团队:袁晓花 邢燕 曹逸琴 漆燕霞
张瑛 王彩霞 安春燕 李晓萍
第一单元 马
《天 马》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生词。
3. 理解重点词句意思及课文主要内容,感知天马的艺术价值。
教学重难点:
1. 感知天马的艺术价值。
2. 体会“天马”所体现的奇特艺术想象力。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
2. 我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 我能理清文章的层次。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我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把课文读一读,我发现这些字易读错:
2.我发现这些字容易写错:
3.我要做摘录笔记,记住好词好句:
4.我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重点词语:
神形兼备:
优雅:
凌空:
象征:
5.我要把课文再读一遍,知道了“天马”是 的图形标志。
二、交流协作
对学:1.组内交流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
2.讨论理解不大理解的词语。
群学: 3.小组内自由朗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展示激励:
自主学习:1、2、4、5
四、达标测评:
1.我能给下列字注音:
时局( ) 记载( ) 雕( )塑( ) ..
神形兼( )备 龙雀( ) 瞬间( ) ..
2.我会给下列词语填空:
体态( ) 神形( ) 昂首( )
自由( ) 动作( ) 中外( )
板书设计:
马 天马
青铜雕刻 神——力量、自由奔放、腾空飞速文化历史的代表性杰作
形——马踏飞燕(龙雀)
兼——巧妙平衡
备——飞燕安然无恙
知识链接:
《天马》又名《马踏飞燕》、《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该马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1983年我国旅游局确定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因为它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天马奔驰,象征着中国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道天马的艺术价值及象征意义。
2.我能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在朗读中品味情感,在朗读中积累。
3.我会学习写简单的提纲。
导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
听写词语:
二、自主学习
我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弄懂下面的问题:
1.所学内容回顾:说一说“天马”留给你的印象。
2.为什么说“天马”是我国古代造型艺术和冶炼、铸造技术的结晶,是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代表性杰作?
3.天马作为中国的旅游标志是因为
4.我知道课文各部分写的是什么,知道作者是按照 到 的。 课文第(1)自然段 课文第(2)自然段 课文第(3、4、5)自然段 课文第(6)自然段 课文第(7)自然段
5.再读课文,在文中感受最深的地方做批注。
三、交流协作
交流自主学习1、2、3、4、5
四、展示激励
展示自主学习1、2、3、4、5
五、深化引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有这样的收获
六、达标检测
1.组词
活( ) 伦( ) 型( )
怡( ) 论( ) 形 ( )
2.照样子写含有“马”的词语。
例:喻指粗心大意的人。
1. 喻指不及时的举动。
2. 喻指为别人效力的人。
3. 喻指难以对付的人。
4. 喻指时间持续得很久。 ( )
板书设计:
从整体到部分——形神兼备
天马
设计构思——令人叹服叫绝
课后反思:
东( 炼( 马大哈 驰名中外) ) ) ) ) (((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 通过反复朗读古诗,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2. 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 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独立学会本课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房兵曹胡马》。
3.我能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导学过程:
一、自学导学
1.走近作者,了解作者:
2.这首诗的作者是 ,他是唐代伟大诗人,被称为 。
3.我还知道 《 》 也是他的作品。
二、自学生字词
1.我把古诗大声地读了三遍,我发现这些字的音容易读错。
2.我把课后生字工整地抄写三遍,把易错的地方用双色笔标出来。
3.我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并把意思写下来,:
批: 轻: 托死生:
峻: 堪: 骁腾:
三、自己尝试,理解诗意
我又把这首诗认真地读了两遍,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一会儿和对子交流。
交流协作:
对学:1.对子互读古诗,正音。
2.我要把不理解的地方和对子交流。
群学:
1.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提出不大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
3.讨论:诗句的意思。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展示激励:
(一)朗读展示
1.我要融进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2.我要通过重读、停顿等方式读出建功立业,作者的远大抱负。
(二)感悟展示
1.通过朗读,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2.透过古诗,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
3.我知道作者描写马的目的。
(三)书写展示
我要把这首诗工整地抄写下来:
(四)拓展延伸
我又想到了一些描写马的诗句:
五、达标检测
1.读一读,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
宛( ) 骁( ) 峻( ) 凌( )
苑( ) 挠( ) 俊( ) 棱( )
2.仔细读《房兵曹胡马》,思考填写下列空白处。
(1)这首诗前四句主要写马的 ,后四句主要写马的 。
(2)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杜甫对马 的情感。 知识链接: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诗人迭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与李白合称为“李杜”分别代表着中国诗歌创作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