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重要知识点分类归纳总结
发布时间:2024-11-12
发布时间:2024-11-12
高考数学 知识点归纳总结(文科)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表示整数集,Q表示有理数集,R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与集合M的关系是a M,或者a M,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x具有的性质},其中x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n
n
n
(7)已知集合A有n(n 1)个元素,则它有2个子集,它有2 1个真子集,它有2 1个非空子集,它有2 2非空真子集.
n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2.1】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概念
①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B的一个函数,记作f:A B.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
①设a,b是两个实数,且a b,满足a x 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b];满足
a x 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b);满足a x b,或a x b的实数x的
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b),(a,b];满足x a,x a,x b,x b的实数x的集合分别记做[a, ),(a, ),( ,b],( ,b).
注意:对于集合{x|a x b}与区间(a,b),前者a可以大于或等于b,而后者必须
a b.
(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①f(x)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②f(x)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
③f(x)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
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⑤y tanx中,x k
2
(k Z).
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
⑦若f(x)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
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f(x)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a g(x) b解出.
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常用方法:
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
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③判别式法:若函数y f(x)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y的关于x的二次方程
2
a(y)x b(y)x c(y) 0,则在a(y) 0时,由于x,y为实数,故必须有 b(y) 4a(y) c(y) 0,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
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
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⑧函数的单调性法.
2
【1.2.2】函数的表示法
(5)函数的表示方法
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
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
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6)映射的概念
①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B的映射,记作f:A B.
②给定一个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且a A,b B.如果元素a和元素b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
b叫做元素a的象,元素a叫做元素b的原象.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函数的单调性
①定义及判定方法
②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
③对于复合函数y f[g(x)],令u g(x),若y f(u)为增,u g(x)为增,则
y f[g(x)]为增;若y f(u)为减,u g(x)为减,则y f[g(x)]为增;若y f(u)为
增,u g(x)为减,则y f[g(x)]为减;若y f(u)为减,u g(x)为增,则y
y f[g(x)]为减.
(2)打“√”函数f(x) x
ax
(a 0)的图象与性质
f(x)分别在( ,、 )上为增函数,分别在
o
x
[0)、(0,
(3)最大(小)值定义
上为减函数.
①一般地,设函数y 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1)
对于任意的x I,都有f(x) M;
(2)存在x0 I,使得f(x0) M.那么,我们称M是函数f(x) 的最大值,记作
fmax(x) M.
②一般地,设函数y 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都有(2)存在x0 I,使得f(x0) m.那么,我们称m是函数f(x)的最小值,记作f(x) m;
fmax(x) m.
【1.3.2】奇偶性
(4)函数的奇偶性
①定义及判定方法
②若函数f(x)为奇函数,且在x 0处有定义,则f(0) 0.
③奇函数在y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y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反. ④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
〖补充知识〗函数的图象
(1)作图
利用描点法作图:
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②化解函数解析式; ③讨论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 ④画出函数的图象. 利用基本函数图象的变换作图:
要准确记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各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 ①平移变换
h 0,左移h个单位
h 0,右移|h|个单位k 0,上移k个单位
y f(x) y f(x h)y f(x) y f(x) k
k 0,下移|k|个单位
②伸缩变换
y f(x) y f( x)
1,缩y f(x) y Af(x)
A 1,伸
③对称变换
0 A 1,缩
0 1,伸
y f( x) y f(x) y f(x) y f(x)
x轴y轴
y f(x) y f( x) y f(x) y fy f(x) y f(|x|)
y f(x) y |f(x)|
(2)识图
保留x轴上方图象
将x轴下方图象翻折上去
原点直线y x
1
(x)
去掉y轴左边图象
保留y轴右边图象,并作其关于y轴对称图象
对于给定函数的图象,要能从图象的左右、上下分别范围、变化趋势、对称性等方面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注意图象与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关系. (3)用图
函数图象形象地显示了函数的性质,为研究数量关系问题提供了“形”的直观性,它是探求解题途径,
获得问题结果的重要工具.要重视数形结合解题的思想方法.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2.1〗指数函数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
①如果x a,a R,x R,n 1,且n N ,那么x叫做a的n次方根.当n是奇数时,
n
a的n
n是偶数时,正数a的正的n
表示,负的n次方
根用符号0的n次方根是0;负数a没有n次方根.
n叫做根指数,a叫做被开方数.当n为奇数时,a为任意实数;当
n为偶数时,a 0.
③根式的性质
: a;当n为奇数时
,
n a;当n为偶数时,
a (a 0)
|a| .
a (a 0)
(2)分数指数幂的概念
m
①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a幂等于0.
n
a 0,m,n N ,且n 1).0的正分数指数
②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a
mn
()n
a
1
m
a 0,m,n N ,且n 1).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注意口诀:底数取倒数,指数取相反数. (3)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①a a a
r
r
r
s
r s
(a 0,r,s R) ②(a) a(a 0,r,s R)
rsrs
③(ab) ab(a 0,b 0,r R) r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4)指数函数
〖2.2〗对数函数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
(1)对数的定义 ①若a
x
N(a 0,且a 1),则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x logaN,其中a叫做底数,
N叫做真数.
②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③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x logaN a(2)几个重要的对数恒等式
x
N(a 0,a 1,N 0).
loga1 0,logaa 1,logaa b.
(3)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
常用对数:lgN,即log10N;自然对数:lnN,即logeN(其中e 2.71828 ). b
(4)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a 0,a 1,M 0,N 0,那么
①加法:logaM logaN loga(MN) ②减法:logaM logaN loga
③数乘:nlogaM logaM(n R) ④a
n
MN
logaN
N
logbNlogba
⑤log
a
b
M
n
nb
logaM(b 0,n R) ⑥换底公式:logaN
(b 0,且b 1)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5)对数函数
(6)反函数的概念
设函数y f(x)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C,从式子y f(x)中解出x,得式子x (y).如
果对于y在C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式子x (y),x在A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式子x (y)表示x是y的函数,函数x (y)叫做函数y f(x)的反函数,记作x f习惯上改写成y f(7)反函数的求法
①确定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②从原函数式y f(x)中反解出x f③将x f
1
1
1
1
(y),
(x).
(y);
(y)改写成y f
1
(x),并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
(8)反函数的性质
①原函数y f(x)与反函数y f
1
(x)的图象关于直线y x对称.
1
②函数y f(x)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其反函数y f
'
(x)的值域、定义域.
1
③若P(a,b)在原函数y f(x)的图象上,则P(b,a)在反函数y f④一般地,函数y f(x)要有反函数则它必须为单调函数.
(x)的图象上.
〖2.3〗幂函数
(1)幂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y x叫做幂函数,其中x为自变量, 是常数.
一、二象限(图象关于y轴对称);是奇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是非奇非偶函数时,图象只分布在第一象限.
②过定点:所有的幂函数在(0, )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通过点(1,1).
③单调性:如果 0,则幂函数的图象过原点,并且在[0, )上为增函数.如果 0,则幂函数的图象在(0, )上为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象无限接近x轴与y轴.
④奇偶性:当 为奇数时,幂函数为奇函数,当 为偶数时,幂函数为偶函数.当
qp
(其中p,q互
质,p和q Z),若p为奇数q为奇数时,则y x
q
p
是奇函数,若p为奇数q为偶数时,则y x
p
是偶函数,若p为偶数q为奇数时,则y x
p
是非奇非偶函数.
⑤图象特征:幂函数y x,x (0, ),当 1时,若0 x 1,其图象在直线y x下方,若
x 1,其图象在直线y x上方,当 1时,若0 x 1,其图象在直线y x上方,若x 1,
其图象在直线y x下方.
〖补充知识〗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①一般式:f(x) ax bx c(a 0)②顶点式:f(x) a(x h) k(a 0)③两根式:
2
2
f(x) a(x x1)(x x2)(a 0)(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①已知三个点坐标时,宜用一般式.
②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与对称轴有关或与最大(小)值有关时,常使用顶点式. ③若已知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且横线坐标已知时,选用两根式求f(x)更方便.
(3)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
①二次函数f(x) ax bx c(a 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对称轴方程为x
2
b2a
,顶点坐标是
(
b2a
,
4ac b4a
2
).
b2a
b2a
b2a
②当a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函数在( , ]上递减,在[ , )上递增,当x b2a
b2a
时,
fmin(x)
4ac b4a
b2a
2
;当a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函数在( , ]上递增,在[ , )上
递减,当x
时,fmax(x)
4ac b4a
2
.
③二次函数f(x) ax bx c(a 0)当 b 4ac 0时,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
22
M1(x1,0),M2(x2,0),|M1M2| |x1 x2|
2
|a|
(4)一元二次方程ax bx c 0(a 0)根的分布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是二次函数中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知识在初中代数中虽有所涉及,但尚不够系统和完整,且解决的方法偏重于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关系定理(韦达定理)的运用,下面结合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系统地来分析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分布. 设一元二次方程ax bx c 0(a 0)的两实根为x1,x2,且x1 x2.令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此类问题:①开口方向:a ②对称轴位置:x f(x) ax bx c,
③判别式: ④端点函数值符号. ①k<x1≤x2
2
2
b2a
②x1≤x2<k
③x
1<k<x2 af(k)<0
④k1<x1≤x2<k2
⑤有且仅有一个根x1(或x2)满足k1<x1(或x2)<k2
f(k1)f(k2) 0,并同时考虑f(k1)=0或f(k2)=0这两种情况是否也符合
⑥k1<x1<k2≤p1<x2<p2 此结论可直接由⑤推出.
(5)二次函数f(x) ax bx c(a 0)在闭区间[p,q]上的最值 设f(x)在区间[p,q]上的最大值为M,最小值为m,令x0
(Ⅰ)当a 0时(开口向上)
①若
2
12
(p q).
b2a
p,则m f(p) ②若p
b2a
q,则m f(
b2a
) ③若
b2a
q,则
m f(q)
①若x
2a
x
2
a
0,则q)
x
f(p)
(Ⅱ)当a 0时(开口向下) ①若
b2a
p,则M f(p) ②若p
b2a
q,则M f(
b2a
) ③若
b2a
q,则
M f(q)
①若
x
x
x
f
x0,则m f(q) ②
b2a
f
x0,则m f(p).
b2a
x
f
x
第三章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y f(x)(x D),把使f(x) 0成立的实数x叫做函数
y f(x)(x D)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y f(x)的零点就是方程f(x) 0实数根,亦即函数y f(x)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
方程f(x) 0有实数根 函数y 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 函数y f(x)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求函数y f(x)的零点:
1 (代数法)求方程f(x) 0的实数根; ○
2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y f(x)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
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y ax
2
bx c(a 0).
2
1)△>0,方程ax函数有两个零点.
bx c 0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二次
2)△=0,方程ax bx c 0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ax
2
2
bx c 0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高中数学 必修2知识点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z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
2 圆柱的表面积 S rl 2 r 2 3 圆锥的表面积S rl r 2 4 圆台的表面积S rl r Rl R 5 球的表面积S 4 R (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 V S底 h 2锥体的体积 V 3台体的体积 V S上
2
2
22
13
S底 h 43
1
3
S上S下 S下) h 4球体的体积 V
R
3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平面ABCD等。 3 三个公理: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A∈L
B∈α A∈α B∈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D A
B
C
L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B、C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α、B∈α、C∈α。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² C ²
²
A B
(3)公理3
符号表示为:P∈α∩β =>α∩β=L
,且P∈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
共面直线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b、c是三条直线
a∥b c∥b
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3 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4 注意点:
① a'与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a、b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O的选择无关,为简便,点O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
=>a∥c
2
②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 );③ 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b; ④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
⑤ 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2.1.3 — 2.1.4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 —— 有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与平面相交 ——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在平面平行 —— 没有公共点
指出: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可用a α来表示
a α a∩α=A a∥α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简记为: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符号表示:
上一篇:信用卡催收律师函模板
下一篇:大学二年级中外美术史复习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