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_温少挺
发布时间:2024-11-12
发布时间:2024-11-12
浅析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温少挺
李晓东
450062)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人文社科系,河南郑州
摘要:边际效用递减现象是西方经济学中关于消费者行为的一条基本规律,本文试图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引入《经济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揭示教学中的诸多现象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现象,据此提出对教学艺术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解决对策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一般表述
所谓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当某种有用物品的数量不断增加时,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物品所能带来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会越来越少;如果这种有用物品的数量不断地增加,最后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物品所能增加的效用就有可能逐步减少到零,甚至带来负效用。
在说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时,经济学家们常以吃包子为例。人在饥饿的时候吃包子,各个包子的边际效用分别为:第1个:解除饥饿的痛苦;第2个:在已经解除了痛苦的基础上使肚子变得有点舒服;第3个:使肚子从有点舒服变得比较饱,从而更加舒服;第4个:从比较饱变得足够饱;第5个:已不需要,没有正效用,但在肚子的适应能力范围内,也不产生负效用,边际效用为0;第6个:使肚子撑得有点难受,边际效用为一较小的负效用;第7个及以后:边际效用为越来越大的负效用。
二、教学过程中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一)知识信息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效率、高密度、大信息量地向学生群体传授知识,学生对教师开始所讲的内容,接收较快、印象深刻,学生听课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性都较高。此时,学生到课率也是最高的。但超过一定量的讲授后,则随着上课时间加长、信息量的增多,学生会感觉到相同时间内所接受到的知识量减少,觉得这一节课上得没意思,好像都懂了,再也听不进去了,但开始讲新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因此,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消费者消费行为中的边际效用递增减现象是相似的。
(二)教学中表扬和批评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
教师在教学中采取表扬的手段,以鼓励先进,同时鞭策落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批评学生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批
评时的痛苦感印象,记住自己不符合要求的行为,而后下决心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但是随着连续或多次受到同类的表扬,学生对表扬的满足感刺激就会下降,甚至会向相反的方面发展,即“骄傲”起来。而多次受到批评的学生,随着批评次数的增多,学生对过去的痛苦感开始淡忘,最后学生对批评几乎毫无感觉。另外,教师的屡次批评无效,会有碍课堂良好心理氛围的形成,也有碍于教师人格威望的保持,以致难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三)情境教学中的边际递减现象。
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也会对情境产生一定的满足感,如教学环境、教学设施,以及包括教学的相关规定,教师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学习氛围,等等。但经过一段时间,学生也会对格调低下、缺乏活力的情境产生边际效用递减现象。
三、解决课堂教学中边际效用递减现象的对策
在实践中,趣味性教学、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以及“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的有机结合等,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边际效用。
(一)提高教学艺术,缓解边际效用递减现象。
讲究教学艺术,合理有效地安排课堂教学,可起到不可低估的“润滑剂”和“催化剂”作用。提高教学艺术就显得格外重要,首先,教师需要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理论和业务素质,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的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备课,吃透教材内容,既要考虑教什么,又要考虑怎样教,同时要强化知识的积累和更新。其次,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针对教材内容,适时地更替不同授课方式,设计不同教学方案,将多种教学方案与授课方式交替配合,如自读法,自讲法,障碍法,调查法,辩论法等。使学生“消费”不同的授课方式,体验不同的教学方案,可以缓解课堂教学中边际效用递减现象。最后,结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如教具、挂图、幻灯、投影、录像、音响设计等,给学生多方位刺激,增大教学容量与密度,提高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的边际效用值。
(二)巧用表扬,慎用批评。
首先,在表扬学生时,要注意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对于同一表扬,不同学习态度、不同学习成绩、不同心理期望的学生,其效果往往也不同,有些学生可能会受到极大的鼓励,有些学控精细化管理系统的研究及实施对于教学流程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我们设计了作业情况网上录入系统,监控学生作业情况,为教学效果评价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参考文献:
[1]刘育峰.精细化管理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0,(8).
[2]刘军.运用信息技术实现高校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J].黑龙江教育,2009,(9).
[3]闫英战.论高职院校精细化教学管理[J].江西教育,2011,(1、2).
[4]袁月华,刘毅.论高职教学的精细化管理[J].文教资料,2009,(10).
[5]倪文燕.精细化之高职院校系部教学管理[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6).
[6]王尹芬.精细化管理下的高职教学质量管理[J].科技广场,2009(10).
3.作业批改精细化管理
学生作业既是用来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等情况的信息反馈,又是教师用来自己检验课堂教学情况的手段,批改作业是教师检查教和学的效果,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有效手段。根据作业设计要求及学生实际作业情况,批改可以采用全批全改、精批细改、分组批改、面批面改、课堂讲评和自我批改等形式,批改要有成绩评定、评语、批改日期等内容。教师可以交错选用几种批改作业的方法,提高作业评改的时效性,起到作业教学应有的作用。
4.作业监控精细化管理
作业监控精细化管理通过建立作业情况监控系统,通过对作业情况数据的搜集、分析研究,有效评价教学效果。数据化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细节量化为管理人员的有效监控和纠偏,提供了有力依据,为教学效果评价提供了更精确、更易操作的标准。通过完整的数据,管理者及时掌握准确的教学信息,及时跟踪与调整,能针对性地制定学校的总体规划和开展日常建设,以最低的成本实现管理目标,因此作业监
162
基础声乐课堂教学中共性与个性因素的思考
龙开义
唐海燕
413000)
(湖南城市学院音乐学院,湖南益阳
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个性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性质。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每一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个性体现并丰富着共性。共性是绝对的,个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共性只能在个性中存在。任何共性只能大致包括个性,任何个性不能完全被包括在共性之中。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当前音乐学专业声乐集体课堂教学。
目前,普通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的基础声乐课堂教学,多是采用一对多的声乐小组课的教学模式。这种授课模式既有明显的教学共性因素,又有很强的个性因素。因为声乐课堂教学是师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一定的教学模式,有计划进行的双边互动的教学过程。所以,基础声乐课堂教学活动必然具有共性因素的特点,如共同的教学目标、共同的时间等。而作为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又是有明显差异的,这表现在,无论是从演唱风格还是演唱技巧、歌唱能力等方面,都是具有明显个性特点的。同时,在基础声乐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提取的结构性知识及非结构性知识都具有显著的个性因素。因而基础声乐课堂教学又具有明显的个性因素特点。声乐教师如何处理好基础声乐课堂教学中共性因素与个性因素的关系,就构成了基础声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基础声乐课堂教学中共性因素的思考
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双边互动过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基础声乐特殊的小组课授课环境中,师生之间的交流较之其他理论大课更直接。在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引导者。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老师首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共性因素。掌握好课堂教学中的共性因素,应该是教师教学的灵魂,是判断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那么,声乐教学共性因素的确立,应考虑哪些方面呢?我们认为,一般来说,教学共性因素可分为三生则可能无动于衷。使用表扬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注意表扬时机及适当的表扬角度,使表扬对每个学生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鞭策力,使表扬的边际效用值呈现递增态势。
其次,在批评学生时,由于学生对第一次批评反应强烈,因此老师应该谨慎地使用第一次批评,以免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
在批评学生时,教师要注意四个方面的忌语:一忌侮辱他人人格,不能只根据学生的某一行为就给他下一个消极的断语;二忌宣泄消极情绪,不能把他人带给自己的不良情绪宣泄到学生身上;三忌借众人之势去压学生,即使该学生的行为影响了许多人;四忌不恰当地强调连锁反应,过分地强调连锁性的后果,会给人小题大做之感。同时批评使学生产生痛苦是一种负效用,因此教师必须讲究批评的语言艺术和方式方法。(1)先赞扬后批评。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个性倔强的学生。(2)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场合进行批评,尽可能避免在大庭广众面前指名道姓地批评学生。(3)批评的方式应因人而异,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批评方法。(4)批评时要巧用幽默、轻松、温和、含蓄的语气,让学生在笑声中心情舒畅地接受批评,克服因受批评而带来的负效用。
(三)改善教学情境。
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发生的种种心理现象及主观感
个层次,一级共性因素是由政府制定的宏观教学目标,二级共性因素是由学科专家制定的课程标准,三级共性因素是由教师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师三级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以一级、二级共性目标为指南,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而制定,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合理性。一级教学目标,是由国家政府部门依据相关文件、法律制定的宏观教学目标,突出的是国家办学理念,强调的是办学质量必须与社会接轨,面向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建立起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观。二级教学共性目标,一般都是由相关学科专家依据一级目标,根据当前经济情况、各校教学实际水平等因素而制定的,具体到普通院校音乐学专业,就是所培养的音乐人才是面向国内社会基层发展所需的人才,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音乐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创造精神,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声乐教师依据前面的一、二级教学共性目标而制定的第三级教学共性目标,应充分考虑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各小组课学生的不同特征,三级教学目标应具有实际性、应用性、可操作性。如湖南城市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基础声乐课教学的第三级目标,基本可概括为:“音乐学专业基础声乐本科教学,要求通过声乐集体课堂系统的发声训练,使学生掌握声乐艺术的基础理论和技能技巧,较准确地理解和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具有一定的范唱和歌唱能力,能分析处理中、小型声乐作品;通过基础声乐集体课的授课活动,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声乐的基本法;通过声乐实践活动,使学生能担当中、小学音乐教育和辅导社会文化活动等工作的能力。”这就构成了基础声乐课堂教学目标的共性要求。要求全体学生通过学习,其能力基本具备以上目标要求。
以上三个共性目标的确立,要求声乐教师在基础声乐教学中,尽量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突破。在实践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既要能实现教学共性要求,又要能真正为学生解决实际存受,会直接导致边际效用值的增减变化。因此,一方面,教师要废除千篇一律的我讲你听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参与、表现的机会,激活课堂气氛。另一方面,教师应善于给枯燥的课堂增添乐趣,善于从平常的生活现象出发,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把干巴巴的理论讲活,打消学生对获知的厌烦心理和畏难情绪,要求教师为人师表,既教书又育人,以自身扎实的知识功底与广博的知识层面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及时纠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消极心理倾向,避免负面效应的产生,减少情境教学中的边际递减现象。
参考文献:
[1]刘伏英.论课堂教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72-73.
[2]黄耀琴,张树林.提高教学艺术缓解教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J].中国地质教育,2001.(1):58-60.
[3]贺大姣.课堂教学中引入边际效用规律初探[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1,(1):66-67.
[4]王容昌.简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6,(1):98-100.
[5]李仕红.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09,44,(4):235-236.
163
下一篇:第八章_EDA设计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