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哲学依据

时间:2025-04-21

党的群众路线哲学依据

“党的群众路线是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它的哲学依据是辩证历史唯物主义,体现了主体性、认识论、方法论等哲学层次。

一、“一切为了群众”体现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人为: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的运动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形态推进,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会越来越高,人们认识和把握自然的能力也越来越强,最终会使人类不再听命于任何异化力量的控制,获得彻底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这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社会的进步就是不断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程。到了自由王国阶段,人们生存活动的目的在于自身,人的发展成为目的,劳动和其他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主体自身的内在需要。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体现了唯物史观。

二、“一切依靠群众”体现主体性 建立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人的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发展

的真正的决定性力量是人民群众;英雄和天才人物只能加速或减缓历史的进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在推翻腐朽阶级统治的社会革命中,虽然少数阶级、政党、个人充当了领导者的角色,但人民群众始终是革命的主力军,是革命的决定力量。所以,我们党坚持“一切依靠群众”,就是要更好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前进的重大作用,使群众真正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创造主体、“党的正确主张”的实践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主体。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体现了认识论

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这种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这样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性的标准,实践又是认识的目的。同时,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又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要经历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在这种飞跃的过程中,人获得正确认识的规律呈现出来,这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以致无限循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种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也就是实践一认识一新的实践不断循环往的过程,为党的群众路线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四、“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体现了辩

证唯物主义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是能动的,意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反过来对物质发展进程起巨大的作用,先进的或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党的正确主张”是先进的或正确的社会意识,可以促进社会向前发展。但是,仅仅是“主张”即完成对世界的认识是不够的,必须把这种认识转化为对世界的改造,即转化为实践,而改造世界不能仅仅依靠少数精英人物,而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以在工作中,我们必须加强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凝聚共识,不断夯实党的群众基础,使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伟大力量。

党的群众路线哲学依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