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讲解同步练习
发布时间:2024-11-12
发布时间:2024-11-12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同步练习
课时2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2)
1.走近鲜花盛开的花园时,会闻到花的香味,打开盛酒精的瓶子时,我们会闻到酒精的气味,这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总是在不停地 。
3.不论是液体,固体还是气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有一定的,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的 小,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 大。气体较易被 ,而固体不易
被 。
4.试举例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隙。
已知酸性物质可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某同学为了探究微粒的一些性质,设计
了如下的系列实验:(如下图)
(1) 向一小烧杯中加入蒸馏水,
然后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
的实验现象是
该实验说明 (2)向图(1)中的烧杯中再加入稀盐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分别取A、B两个烧杯,A杯中加入蒸馏水,再向其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B杯中盛有浓盐酸,
该实验说明浓盐酸的两个重要的性质是:
(1)
(2)
分析:
该题主要是考查微粒的一些性质。向(1)中加入紫色的石蕊试液时,由于微粒是不断
运动的,且构成水的微粒之间有间隙,所以构成石蕊的微粒不断运动而扩散到水的微粒之间的间隔中去了。(2)向该烧杯中再加盐酸时,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说明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3)过一段时间后,A烧杯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这是因为浓盐酸易挥发,其中的微粒不断运动,扩散到A烧杯的液体中,使A杯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同步练习
总结:通过上述实验,说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间隙。
1. 水变成水蒸气,这是因为 ( )
A.构成水的微粒变成了其它的微粒
B.构成水的微粒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去了
C.构成水的微粒被分解了
D.构成水的微粒被阳光吸收了
2.下列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本质变化的是 ( )
A.酒精和水的互相混合
B.糖溶解在水中
C.食盐水蒸发获得食盐固体
D.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
3.下列各组物质混合,混合后的体积等于混合前的各种物质的体积之和是
( )
A.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
B.20mL酒精和20mL酒精混合
C.20mL水和20mL盐水混合
D.20mL盐水和20mL糖水混合
4.下列关于构成物质的微粒,说法正确的是 ( )
A. 酒精易挥发是由于构成酒精的微粒易发生变化的缘故
B.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体积大小发生变化的缘故
C. 坐在教室里嗅到从窗外飘进来的桂花香气,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地运动
D. 食盐溶于水后,水变成了咸的原因是食盐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有咸味的物质
5. 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下列现象不能用上述两点知识解释的是
( )
A.气体受压,体积缩小
B.樟脑丸放在衣箱中逐渐变小
C.大豆和芝麻混合在一起总体积小
于混合前两者的体积之和
D. 热变成碘蒸气,遇冷后又变成固体碘
6.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
微粒之间有
7. 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混合后总
体积 200mL(“>、=、<”),原因是 。
8. 如图所示,在一个透明密封的容器内, 现把活塞从A处推至
B处时,看到的现象 AB
是
其原因是
9. 氧气和液氧的状态不同,但却有相同的化学性质,这是为什么?
10.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同步练习
(1) 墙里开花墙外香。
(2) 酒精或水银温度计的测温原理。
比较是常用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常常通过比较实验进行科学研究,获得科学结论。
某学生设计了下列实验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
(1)用甲乙两个相同的装置,甲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乙装置放在不透光的环境中,过一段时间进行测试,发现甲装置中的绿色植物中产生了淀粉,而乙装置中的绿色植物没产生淀粉。
乙甲
(2)已知石灰水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把甲、乙两个装置都放在阳光一段时间,经检测发现甲装置中的绿色植物产生了淀粉,而乙装置中的绿色植物没有产生淀粉。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是
布朗运动:构成物质的微粒太小,人们很难直接看到它们的运动情况,但人们可借助显微镜等科学仪器观察悬浮于液体中的小颗粒的运动情况,如把花粉撒在水面上,可观察到花粉在作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的运动是由英国人布朗首先发现的,故人们把这一类运动叫布朗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