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芦叶船 语文S版
时间:2025-02-22
时间:2025-02-22
《芦叶船》教案
深度解教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和小伙伴们在家乡的竖河边叠芦叶船和放芦叶船的事。作者通过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家乡的眷恋。选编这篇课文是为了让学生继续感受童年的快乐,体会童年的乐趣,会根据课文中的语句展开合理想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对芦叶和水乡孩子的生活方式或许会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让学生直观性地感受,了解芦叶的形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课文第二、三部分是重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动词来感受和体会。
知识与能力:
1、会认“蜘、蛛、桅、窄、浩、荡”6个生字,会写“横、竖、蜘、蛛、窄、喇、叭、航、浩、荡”10个生字。掌握“桅杆、浩浩荡荡”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积累词语“风帆、保险、手艺、晴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联想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芦叶船给水乡孩子带来的乐趣,体会孩子们快乐的童年。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童年生活的感情。
突破重难点:
重点:说说“我们”产生了哪些联想以及产生联想的原因。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找到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再抓住“芦叶船”这一线索,联系实际,找到产生联想的原因。
难点:理解作者如何将重点部分写具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找到重点部分。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其意思,并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法与学法推荐:
教法: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水乡生活的乐趣,用指导朗读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对童年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法:通过阅读法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联想学习法感受作者对芦叶船的怀念
第 1 页
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师生齐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水乡图片、芦叶船图片。
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船的相关资料和童年生活中的趣事。
课时巧安排:2课时。
第一课吋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能读懂课文,从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水乡的图片和各式各样芦叶船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芦叶船,感受水乡的乐趣。
2、导入课题:在这芦苇丛生的水乡,孩子们利用现有的材料——芦苇,制作出了芦叶船。芦叶船漂在了竖河里,也漂在了作者快乐的童年中。(板书课题:芦叶船)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图片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画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并利用不同的方法识记字形。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字音。
3、指名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
如:“横”在课文中不能读作“hèng”;“喇叭”的“叭”读轻声;“桅”读作“wéi”,不要读成“wěi”。
4、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5、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出易错部分,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如:“竖”的下边是“立”不是“土”;“窄”的上面是“穴”不是“山”;“喇”的右边不是“刺”,中间是“束”字;“荡”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第 2 页
6、多媒体出示词语,指导学生理解新词的意思。
桅杆:船上挂帆和信号、装设天线、支撑观测台的高杆。
吹奏:吹某种乐器,泛指奏各种乐器。
远航:远距离航海。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汹涌壮阔。
7、教师指名认读生字词,检查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重点讲解和自学,轻松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想一想:课文中介绍了作者童年时期的几件事情?
(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感兴趣的内容,多读两遍。
2、小组合作交流,划分段落,教师归纳。
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介绍“我”家乡的环境。
第二部分(第三、四自然段):写“我”和小伙伴们叠芦叶船、放芦叶船。
第三部分(第五至八自然段):写“我”和表哥到长江边上玩芦叶船,以及“我”的遐想。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和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掌握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小小的芦叶船让作者和小伙伴们感受到了动手的乐趣。这些芦叶船游到长江了吗?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看一看芦叶船都给作者带来了什么。
五、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芦叶船》”,一起来闯关吧!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ī zhūlǎ ba hào dàng háng xíng
二、照样子,写词语。
浩浩荡荡又惊又喜
答案:一、蜘蛛喇叭浩荡航行
第 3 页
二、风风火火稀稀拉拉又香又脆又好又快(答案不唯一)
上一篇:大学有机化学---绪论
下一篇:7固定资产管理办法